《九日过宋遇雨呈曾元矩并先寄吕少冯》

时间: 2025-01-11 14:14:32

黄菊湿不鲜,白雁寒更哀。

何由穿雨屐,一登宋王台。

眷予良友生,南山安在哉。

行将北湖鬓,投老照清淮。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过宋遇雨呈曾元矩并先寄吕少冯 黄菊湿不鲜,白雁寒更哀。 何由穿雨屐,一登宋王台。 眷予良友生,南山安在哉。 行将北湖鬓,投老照清淮。

白话文翻译: 黄色的菊花被雨水打湿,失去了鲜艳,白色的雁群在寒冷中更显哀愁。 我如何能穿着防雨的木屐,登上宋王台呢? 思念我的好友,南山又在哪里呢? 我将前往北湖,直到老去,照看清澈的淮河。

注释:

  • 黄菊:指菊花,常用来象征秋天或高洁。
  • 白雁:白色的雁,常用来象征离别或孤独。
  • 雨屐:防雨的木屐。
  • 宋王台: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指某个历史遗迹。
  • 南山:指隐居或理想之地。
  • 北湖: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清淮:清澈的淮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则礼,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诗词著称,风格多以抒情为主,常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然景物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吴则礼在九日(重阳节)经过宋地时遇到雨天,思念友人曾元矩和吕少冯,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然景物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重阳节遇雨为背景,通过对黄菊和白雁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诗中“黄菊湿不鲜,白雁寒更哀”一句,通过对黄菊和白雁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思念。后句“何由穿雨屐,一登宋王台”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然景物的感慨。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然景物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黄菊湿不鲜:黄色的菊花被雨水打湿,失去了鲜艳。
  2. 白雁寒更哀:白色的雁群在寒冷中更显哀愁。
  3. 何由穿雨屐:我如何能穿着防雨的木屐。
  4. 一登宋王台:登上宋王台呢?
  5. 眷予良友生:思念我的好友。
  6. 南山安在哉:南山又在哪里呢?
  7. 行将北湖鬓:我将前往北湖。
  8. 投老照清淮:直到老去,照看清澈的淮河。

修辞手法:

  • 拟人:将黄菊和白雁赋予人的情感,如“黄菊湿不鲜”和“白雁寒更哀”。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黄菊湿不鲜,白雁寒更哀”。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然景物的感慨。通过对黄菊和白雁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思念。

意象分析:

  • 黄菊:象征秋天或高洁。
  • 白雁:象征离别或孤独。
  • 雨屐:象征防雨或旅行。
  • 宋王台:象征历史遗迹或思念之地。
  • 南山:象征隐居或理想之地。
  • 北湖:象征旅行或目的地。
  • 清淮:象征清澈或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黄菊”和“白雁”分别象征什么? A. 秋天和离别 B. 高洁和孤独 C. 旅行和防雨 D. 历史遗迹和思念之地 答案:A

  2. 诗中提到的“宋王台”是什么? A. 地名 B. 历史遗迹 C. 隐居之地 D. 理想之地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南山”象征什么? A. 秋天 B. 高洁 C. 隐居 D. 理想之地 答案: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 杜甫的《登高》: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与吴则礼的《九日过宋遇雨呈曾元矩并先寄吕少冯》:两首诗都表达了在重阳节对友人的思念,但王维的诗更多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而吴则礼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吴则礼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宋诗词的详细鉴赏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