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饯郑安阳入蜀》
时间: 2025-01-11 05:45: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饯郑安阳入蜀
作者:骆宾王 〔唐代〕
彭山折坂外,井络少城隈。
地是三巴俗,人非百里材。
畏途君怅望,岐路我裴徊。
心赏风烟隔,容华岁月催。
遥遥分凤野,去去转龙媒。
遗锦非前邑,鸣琴即旧台。
剑门千仞起,石路五丁开。
海客乘槎渡,仙童驭竹回。
魂将离鹤远,思逐断猿哀。
唯有双凫舄,飞去复飞来。
白话文翻译:
在彭山的山坂之外,城市的边缘很少有人居住。
这里的风俗是三巴地方的,人才却不是百里之外的那种。
我因前路艰难而感到忧伤,而你却在岔路口徘徊。
我在这遥远的烟霞中欣赏风景,岁月却在催促着我。
远远地分隔着凤求凰的野地,渐渐地转往龙的配偶之地。
留下的锦绣并非来自以前的城市,弹琴的地方也只是旧台。
剑门高耸如千仞,石路是五丁开凿的。
大海的客人乘着木筏渡过,仙童则驾着竹子归来。
我的灵魂将离开鹤去得很远,思绪却追随那断了的猿声哀鸣。
唯有那双凫的鞋,飞去又飞回来。
注释:
- 彭山:今四川省彭州市。
- 三巴:指今四川一带。
- 百里材:形容人才的稀缺。
- 畏途:对艰难的旅途感到恐惧。
- 凤野、龙媒:古代传说中凤凰与龙的象征,代表美好事物。
- 剑门:剑门关,是古代重要的军事关口。
- 海客:指远道而来的客人。
- 双凫舄:指一种水鸟的鞋,象征着归来的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骆宾王(约公元688年-742年),字观光,号少游,唐代诗人,以骈文见长,才华横溢,尤以七言诗和古体诗闻名。其诗多表现个人的情感和对社会的关注,风格清新脱俗,富有想象力。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骆宾王为朋友郑安阳送行之际。郑安阳将入蜀,骆宾王以此诗表达对友人的不舍与祝福,同时也抒发了对未来的迷茫与对故土的思念。
诗歌鉴赏:
《饯郑安阳入蜀》是一首带有送别性质的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以及对友人前途的思考,展现了一种复杂的情感。首联“彭山折坂外,井络少城隈”描绘了送别的地理背景,突出了一种苍凉的氛围。接下来的“地是三巴俗,人非百里材”则表达了对地方风俗和人才匮乏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的关切。
在诗中,诗人用“畏途君怅望,岐路我裴徊”来表现对未来的忧虑和不确定,展现了人们在面对人生选择时的迷茫。随着诗意的发展,诗人又转向美好的回忆与对友人未来的祝福,“心赏风烟隔,容华岁月催”暗示了对友人前途的美好期待。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通过对比与对照,展现出送别的沉重与希望。最后“唯有双凫舄,飞去复飞来”以双凫的归来象征着友人的再会,给人以希望和安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彭山折坂外,井络少城隈:描绘彭山的景象,营造出送别的氛围。
- 地是三巴俗,人非百里材:反映地方风俗与人才的对比,表达对社会的思考。
- 畏途君怅望,岐路我裴徊:表现对未来艰难旅途的恐惧与迷茫。
- 心赏风烟隔,容华岁月催:传达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遥遥分凤野,去去转龙媒:象征着美好的祝愿与追求。
- 遗锦非前邑,鸣琴即旧台:怀念过往,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剑门千仞起,石路五丁开:描绘自然险峻,表现对友人前路的感叹。
- 海客乘槎渡,仙童驭竹回:描绘自然与超自然的结合,增添了诗的神秘感。
- 魂将离鹤远,思逐断猿哀:表现思念之情,寄托对友人的牵挂。
- 唯有双凫舄,飞去复飞来:以双凫为象征,寄托着重聚的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凤野”、“龙媒”比喻美好的理想。
- 对仗:整首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岁月催”将时间具象化,增强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着送别与思念展开,表现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对人生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凤与龙:象征美好与尊贵的理想。
- 剑门:代表艰难险阻。
- 双凫:象征归来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骆宾王的《饯郑安阳入蜀》属于哪种体裁?
- A. 词
- B. 诗
- C. 曲
- D. 散文
-
诗中提到的“剑门”象征什么?
- A. 美好希望
- B. 艰难险阻
- C. 归来
- D. 乡愁
-
“心赏风烟隔”中的“风烟”可以理解为?
- A. 自然景色
- B. 友人
- C. 过去的回忆
- D. 未来的希望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送友人》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李白的《送友人》同样表达了送别之情,但更加直接豪放,而骆宾王的《饯郑安阳入蜀》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铺陈,展现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与情感。两者在风格上虽有差异,但都体现了唐诗的高超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骆宾王诗集》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