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幽亭何处寻,岩树碧森森。
独坐生云石,少安经世心。
伴人双鹤立,多事一蝉吟。
提剑翻然起,中原秋草深。
白话文翻译:
这座幽静的亭子在哪里可以找到呢?岩石上长满了碧绿的树木。
我独自坐在这块生满云气的石头上,心中却少有安宁,世事的纷扰浮现于心。
身边有两只鹤伴我而立,而蝉却不停地鸣叫,显得格外喧闹。
我提起剑,突然站起身来,发现中原的秋草已经很深了。
注释:
- 幽亭:幽静的亭子,通常用于隐居或休息之处。
- 岩树:岩石上生长的树木,象征艰难环境中的生机。
- 生云石:指生长着云气的石头,暗示环境的幽静和清新。
- 少安:心中少有安宁,表达对世事的忧虑。
- 双鹤:寓意高洁和长寿的鸟,常常象征友谊和陪伴。
- 多事一蝉吟:蝉的鸣叫声显得烦扰,暗示外界的纷扰。
- 提剑翻然起:提剑起身,表达决心或行动的开始。
- 中原秋草深:中原地区的秋草茂盛,象征着时间的推移和自然的变化。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双鹤”与“蝉”都是传统文化中常见的意象,鹤常象征长寿与高洁,蝉则象征夏天的繁忙与生命力。提剑起身的动作,暗示诗人对未来的反思与行动,可能也暗含着对历史或个人经历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字景山,号复古,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他的诗风清新淡雅,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戴复古隐居于鄂州期间,反映了他对安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纷扰世事的思考。在自然环境中,诗人通过与自然的对话,抒发了内心的情感与对人生的思索。
诗歌鉴赏:
这首诗采用了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一个隐居者在幽静亭子的生活状态。首句“幽亭何处寻”便引出了一种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而接下来的“岩树碧森森”则描绘了自然的丰满与生机。诗人独坐在生云石上,心中却少有安宁,展现了他对世事的忧虑与反思。
随着诗的深入,伴随的双鹤和蝉的鸣叫不仅增添了自然的韵味,也象征着诗人在这孤独环境中与外界的联系。提剑起身的动作,似乎是对自然的回应,也象征着一种对生活的决断与勇气。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与内心情感的真挚流露,展现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哲理追求和对自然的崇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幽亭何处寻:表达对隐逸之所的疑问与渴望。
- 岩树碧森森:描绘环境的幽美与生机。
- 独坐生云石:独自坐在石头上,感受到一种恬静的氛围。
- 少安经世心:内心却难以安宁,反映对世事的忧虑。
- 伴人双鹤立:有双鹤相伴,象征孤独中的陪伴与高洁。
- 多事一蝉吟:蝉的鸣叫声显得繁扰,增添了诗人的烦恼。
- 提剑翻然起:提起剑,表现出一种决心与行动。
- 中原秋草深:暗示时间的推移与自然的变化,给人一种苍凉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云石”比作一种宁静的存在,增强了诗的意境。
- 拟人:蝉的鸣叫被赋予了“多事”的特征,使其更具情感色彩。
- 对仗:如“伴人双鹤立,多事一蝉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世事的思考。诗人通过描绘幽静的亭子和生动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纷扰世事的无奈与思考,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幽亭:象征隐逸生活的理想。
- 岩树:代表自然的坚韧与生机。
- 双鹤:象征友情与高洁,反映诗人对理想人际关系的追求。
- 蝉:象征生命的喧嚣与短暂。
- 剑:象征力量与决心,暗示对未来的期待与不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幽亭”象征什么? A. 繁忙的生活
B. 隐逸的理想
C. 战斗的场所 -
“多事一蝉吟”中的“多事”指的是什么? A. 蝉在鸣叫
B. 外界的纷扰
C. 诗人的烦恼 -
诗人提剑起身意欲如何? A. 继续沉思
B. 采取行动
C. 离开幽亭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王维《山居秋暝》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对比戴复古的《鄂州戎治静憩亭》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的美丽和隐逸生活的理想,但戴复古更强调内心的纷扰与思考,而王维则更多体现出一种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山水田园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