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山中步虚声》

时间: 2024-09-19 21:52:30

何人步虚南峰顶,鹤唳九天霜月冷。

仙词偶逐东风来,误飘数声落尘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闻山中步虚声
何人步虚南峰顶,
鹤唳九天霜月冷。
仙词偶逐东风来,
误飘数声落尘境。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是谁在南峰顶上踏步而行?
那鹤声在九天之上,伴着霜月显得格外清冷。
偶尔的仙音随东风飘来,
却误入凡尘,只留下几声余响。

注释:

字词注释:

  • 步虚:在空中踏步,有一种轻盈的感觉。
  • 鹤唳:鹤的叫声,意指高远和清冷。
  • 九天:指天空的极高之处。
  • 霜月:指寒冷的月亮,形容冬天的景象。
  • 仙词:仙人的歌曲或言辞,富有灵性和诗意。
  • 东风:春风,象征温暖和生机。
  • 尘境:凡尘之地,与仙境相对。

典故解析:
“鹤唳九天”常用来形容高远、清冷的境界,与古代文人追求的高洁理想相呼应。仙词与东风的结合,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施肩吾(约786年-约835年),字子云,唐代诗人,曾任官职,以山水诗著称。他的诗风清丽,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感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诗歌的鼎盛时期。施肩吾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借景抒情,通过对山中步虚声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人世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一幅清冷而富有韵味的山水画。首句“何人步虚南峰顶”引出一个神秘的形象,仿佛有人在山巅轻盈行走,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随之而来的是“鹤唳九天霜月冷”,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冷峻景象,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清冷。诗中“仙词偶逐东风来”,则通过东风的引导,使得仙音更显得飘渺,而“误飘数声落尘境”则暗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仙音在尘世中变得微弱而模糊,令人感叹。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景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超脱世俗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思索。诗的意境深远,情感细腻,令人沉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何人步虚南峰顶:疑问句,暗示在南峰顶上有神秘的存在,营造出一种高远的氛围。
  • 鹤唳九天霜月冷:鹤的叫声在高空回荡,强调了环境的清冷与孤独。
  • 仙词偶逐东风来:仙人的言辞随风而来,给人以灵动之感,象征着美好的事物。
  • 误飘数声落尘境:仙音最终落入凡尘,象征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鹤的叫声与仙音相提并论,增加了诗的神秘感。
  • 对仗:句式工整,形成对比,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人世的思考,展现了人们在追求理想时面临的现实困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峰:象征高远与超脱。
  • :代表高洁、孤独与长寿。
  • 霜月:意指寒冷与清冷的情感。
  • 仙词:象征着理想与追求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何人步虚南峰顶”表达了什么意境?
    A) 描述山景
    B) 提问神秘人物
    C) 表达孤独感

  2. “霜月冷”中“霜”字的意思是?
    A) 温暖
    B) 寒冷
    C) 迷雾

  3.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C) 对生命的感悟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施肩吾的《闻山中步虚声》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描绘了山水意境,但施肩吾更强调了超脱与孤独,而王维则通过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内心的宁静与淡然。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施肩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