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除目有感》

时间: 2025-01-10 13:00:10

祸福茫茫不可猜,可能凭势即无灾。

相君西闼挥毫日,岂料方还此地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读除目有感 张耒 〔宋代〕

祸福茫茫不可猜,可能凭势即无灾。 相君西闼挥毫日,岂料方还此地来。

白话文翻译:

祸福之事茫茫无际,难以预测,或许凭借权势就能避免灾难。 当相君在西方宫闼挥毫书写的日子,岂能料到自己会回到这个地方来。

注释:

  • 祸福茫茫不可猜:祸福之事如同茫茫大海,无法预测。
  • 可能凭势即无灾:或许凭借权势就能避免灾难。
  • 相君:指宰相或高官。
  • 西闼:指西方的宫闼,即宫殿的西门。
  • 挥毫:指书写或作画。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但诗中反映了宋代官场的现实情况,即权势可以影响个人的命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质朴,有《柯山集》传世。此诗反映了作者对官场变幻无常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作者观察到官场中人的升降沉浮后,有感而发,表达了对权势与命运关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祸福无常的深刻认识。首句“祸福茫茫不可猜”直接点出了人生祸福的不可预测性,而“可能凭势即无灾”则暗示了权势在其中的作用。后两句通过具体的场景“相君西闼挥毫日”与“岂料方还此地来”形成对比,展现了官场中人的命运多变,即使是高官也难以预料自己的未来。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体现了宋代士人对官场现实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祸福茫茫不可猜”:直接表达了祸福的不可预测性,茫茫一词增强了这种不可知的感觉。
  • 次句“可能凭势即无灾”:提出了权势可能带来的保护作用,但同时也隐含了对权势的批判。
  • 第三句“相君西闼挥毫日”:描绘了一个具体的场景,展现了高官的权力和荣耀。
  • 末句“岂料方还此地来”:通过“岂料”一词,表达了命运的突变和不可预料性。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挥毫日”与“方还此地来”的对比,展现了命运的突变。
  • 象征:“西闼”象征着权力和荣耀,而“方还此地来”则象征着命运的逆转。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祸福无常的深刻认识,以及对权势在命运中作用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祸福茫茫”、“西闼”、“挥毫”、“方还此地来”。
  • “祸福茫茫”象征着人生的不确定性,“西闼”和“挥毫”象征着权力和荣耀,“方还此地来”象征着命运的逆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祸福茫茫不可猜”表达了什么意思? A. 祸福可以预测 B. 祸福不可预测 C. 祸福可以控制 答案:B

  2. “可能凭势即无灾”中的“势”指的是什么? A. 势力 B. 形势 C. 势头 答案:A

  3. 诗中的“相君西闼挥毫日”描绘了什么场景? A. 相君在东门书写 B. 相君在西门书写 C. 相君在南门书写 答案:B

  4. “岂料方还此地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惊讶 B. 平静 C. 无奈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同样表达了人生无常和命运多变的主题。

诗词对比:

  • 张耒的《读除目有感》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都反映了宋代士人对命运无常的感慨,但张耒的诗更侧重于官场的现实,而苏轼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个人经历的回忆和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耒诗歌的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