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古邺城
作者:岑参 〔唐代〕
下马登邺城,城空复何见。
东风吹野火,暮入飞云殿。
城隅南对望陵台,漳水东流不复回。
武帝宫中人去尽,年年春色为谁来。
白话文翻译:
下马来到古邺城,空荡荡的城中又能看到什么呢?
东风吹起野火,傍晚时分火光映照着飞云殿。
城角向南望去,陵台巍峨,漳水却向东流去,再也不能回头。
武帝的宫中人已尽,年年春色又为谁而来?
注释:
字词注释:
- 邺城:古代城市,位于今河北省,是古代著名的政治、文化中心。
- 东风:春季的东风,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飞云殿:指高处的殿宇,可能是古代帝王的宫殿。
- 陵台:古代皇帝或名人的坟墓,表示着历史的沧桑。
- 武帝:汉武帝,刘彻,西汉时期的著名皇帝,曾扩展汉朝的疆域。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及的“武帝宫”是指汉武帝的宫殿,代表了曾经的辉煌与繁华。武帝一度开创盛世,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些辉煌已成往事,反映了时光的无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岑参(715年-770年),字子真,唐代著名诗人,以边塞诗闻名。其诗歌多描写边塞风光、士兵生活及对国家的忠诚,风格豪放,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登古邺城》是在岑参出征途中所作,表现了他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古邺城曾是繁华的中心,如今却空无一人,反映了历史的变迁与人事的无常。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登高望远的视角,表达了作者对古邺城的感慨与思考。开篇“下马登邺城,城空复何见”,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古城废墟的无奈和失落,似乎在问:在这座曾经热闹的城市里,今天还有什么值得留恋的?接下来的“东风吹野火,暮入飞云殿”,将自然景象与人文意境结合,描绘出一种苍凉的美。东风带来的野火象征着生命的力量,但在黄昏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孤寂。
诗中“城隅南对望陵台,漳水东流不复回”,通过对比古城与陵台的静谧,映射出历史的流逝与不复。漳水的东流更是无情,象征着时间的不可逆转。最后一句“武帝宫中人去尽,年年春色为谁来”,在历史的长河中,武帝的辉煌已成往事,春色依旧,但却无人来欣赏,令人倍感惆怅。
整首诗通过对古城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的沉思,以及对生命短暂、时光流逝的深切感悟,是一篇集历史感与哲理思考于一身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下马登邺城:作者停下马来,表示他已经来到古邺城,暗示一种探索与回顾的心态。
- 城空复何见:古城已空无一人,作者在此感到孤独与寂寥。
- 东风吹野火:春风带来的野火,象征着新生的力量。
- 暮入飞云殿:傍晚时分,火光映照着高处的殿宇,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壮丽的景象。
- 城隅南对望陵台:从城角望去,有陵台的存在,暗示着历史的沉重。
- 漳水东流不复回:漳水向东流去,象征着时间无法逆转,表达了对过往的追忆。
- 武帝宫中人去尽:回忆起曾经的辉煌,现今只剩下空荡荡的宫殿。
- 年年春色为谁来:春天的美丽依然存在,但却无人与之共享,令人感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东风吹野火”,将自然现象与人情感结合。
- 对仗:如“城空复何见”与“年年春色为谁来”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春色拟人化,赋予其情感,使诗句更具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古城的荒凉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表达了对过往辉煌的追忆和对现状的无奈。诗人在古城中感受到时间的流逝,既有对历史的敬畏,也有对未来的迷茫。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邺城:代表着历史的辉煌与如今的荒凉。
- 东风: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陵台:象征着历史的沉淀与追忆。
- 漳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不可逆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武帝”是指哪位皇帝?
- A) 汉武帝
- B) 唐太宗
- C) 宋仁宗
-
“漳水东流不复回”中“复”字的意思是什么?
- A) 重新
- B) 再次
- C) 不再
-
诗中提到的“飞云殿”暗示了什么?
- A) 人的归宿
- B) 自然的美丽
- C) 古代的宫殿
答案:
- A) 汉武帝
- C) 不再
- C) 古代的宫殿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岑参《登古邺城》与王之涣《登鹳雀楼》:两首诗都涉及到对高处景物的描绘,但岑参更注重历史的沉思与无常,而王之涣则表现了豪情壮志与对未来的期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岑参诗集》
- 《唐代文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