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京兆小斋宽,公庭半药阑。
瓯香茶色嫩,窗冷竹声干。
盛德中朝贵,清风画省寒。
能将吏部镜,照取寸心看。
白话文翻译:
京兆的小书斋很宽敞,公庭的一侧是半截药栏。
茶香从瓯中弥漫,茶色鲜嫩,窗外寒风袭来,竹子发出干燥的声音。
在盛德之中,朝廷的权贵众多,清风透过窗户,带来凉意。
我能把吏部的镜子,照出内心的真实。
注释:
- 京兆:古代对长安(今西安)的称谓,唐代京城所在地。
- 小斋:指书斋、居所。
- 公庭:指公用的庭院。
- 瓯香:瓯为盛茶的器具,香气四溢。
- 竹声干:竹子在风中发出的声音,形容清冷干燥。
- 盛德:指德行高尚的朝廷。
- 吏部:唐代掌管文官任免的官署。
典故解析:
- 盛德中朝贵:唐朝时期,盛德之风盛行,官员们的德行被重视,反映了当时政治环境的特点。
- 吏部镜:指的是用来照鉴内心的比喻,反映了诗人对自我反省的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岑参(生卒年不详),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出生于河南,曾任职于西北边疆。他以豪放、奔放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绘边塞风光与战争场景。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暮秋时分,诗人在京城的书斋中,借茶香、竹声等意象表达内心的清冷与孤寂,反映了他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内心的反思。开篇描绘了京兆的小斋环境,宽敞的空间与寒冷的窗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接着,诗人通过茶香与竹声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幽而又寂寞的氛围。诗中“盛德中朝贵”一句,反映了当时政治的复杂,诗人似乎在感叹,尽管外表光鲜的权贵,内心却可能空虚。最后一句“能将吏部镜,照取寸心看”,则是自我反省的表现,诗人用吏部的镜子来映照自己的内心,表达了追求内心真实和清明的渴望。整首诗在清冷的环境中,展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对外界政治环境的思考,具有深邃的哲理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京兆小斋宽:描述了诗人所处的宽敞书斋,展现一种宁静的环境。
- 公庭半药阑:进一步描绘庭院景象,药栏暗示了诗人的养生之道或对医药的关注。
- 瓯香茶色嫩:通过茶的香气和色泽,体现了生活的细腻和诗人对生活的品味。
- 窗冷竹声干:突显了秋冬的寒冷,以及窗外竹子的干涩声,与内心的清冷形成呼应。
- 盛德中朝贵:反映了当时权贵众多,诗人对朝政的隐忧。
- 清风画省寒:描绘了一种清冷的意境,强调内心的孤寂。
- 能将吏部镜,照取寸心看:表达了诗人希望自省的心情,渴望看到内心真实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与平衡,增强了诗的韵律。
- 比喻:将“吏部镜”作为内心的反照,深刻寓意。
- 意象:茶、竹、冷风等意象交织,形成清冷而深邃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孤独与内心的自省,反映了诗人在政治漩涡中的无奈与渴望真实的心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象征清高与坚韧,反映诗人的品格。
- 茶:代表生活的雅趣与宁静。
- 冷风:暗示外界的严酷与内心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京兆”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长安
- B. 洛阳
- C. 杭州
- D. 成都
-
诗中提到的“吏部”主要负责什么?
- A. 军事
- B. 文官任免
- C. 司法
- D. 财政
-
诗人通过“能将吏部镜,照取寸心看”表达了什么?
- A. 对他人的评价
- B. 对内心的反省
- C. 对外界的批评
- D. 对未来的展望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夜泊牛津怀古》
诗词对比:
岑参 vs 王维
- 岑参的作品多表现边塞豪情,而王维则倾向于描写山水田园,诗风虽不同,但都蕴含了深刻的自然情感和哲理。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唐代文学与文化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