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己未元夕)》
时间: 2025-01-11 11:19: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永遇乐(己未元夕)
作者:吴潜 〔宋代〕
和气熏来,这般光景,管无风雨。
画栋朱甍,锦坊绣巷,娘子将嫫母。
星球高挂,灯楼趱出,良夜正消增五。
遨头事,牙旗铁马,且还那时鄞府。
甘泉见说,捷书频奏,渐次不烦颦鼓。
双凤云间,六鳌海上,祝赞齐手舞。
三呼声里,君王万寿,岁岁传柑笑语。
便都把,升平旧曲,腔儿旋补。
白话文翻译
这般温和的气息熏染而来,眼前的景象真是美好,根本不怕风雨的侵扰。
画栋红墙,锦绣的街巷,姑娘们在欢声笑语中嬉戏玩耍。
星星高挂,灯楼熠熠生辉,良夜正逐渐消逝着。
我回想往昔,马队和旗帜的情景,不由得想起那时的宁静。
甘泉的消息传来,捷报频传,渐渐不再为烦恼而皱眉。
双凤在云间飞舞,六鳌在海上翱翔,祝福齐心协力共舞。
在三声祝贺声中,愿君王长寿,年年岁岁传来欢声笑语。
大家都把那升平的旧曲调重新唱起,旋律再次回荡。
注释
- 和气熏来:指和谐的气氛弥漫而来。
- 朱甍:红色的屋顶,象征着富贵和美好。
- 嫫母:指年轻女子,通常用于形容娇美的女子。
- 灯楼:楼台上点燃的灯,象征着美好的夜晚。
- 鄞府:指古代的一个地方,象征着安宁和繁荣。
- 甘泉:美好的消息,传达着吉利的预兆。
- 三呼声里:祝寿的欢呼声,象征着人们的美好愿望。
典故解析
- 双凤云间:凤是古代神话中的吉祥之鸟,象征着美好和祥瑞。
- 六鳌海上:六鳌是指大海中的神仙,象征着海洋的广阔与神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潜,字穆之,号秋山,宋代诗人。其诗风清丽,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对生活有独特的观察与感受,作品中多表现出对和谐美好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己未年元宵节,正值春暖花开之际,表达了对新春佳节的欢喜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着团圆与和谐。
诗歌鉴赏
《永遇乐(己未元夕)》是一首描绘元宵节夜景的诗,诗中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气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灯火辉煌、欢声笑语的节日景象。开头“和气熏来,这般光景,管无风雨”,既表达了和谐的气氛,又暗示了节日的快乐与宁静。接着描绘了画栋朱甍和锦坊绣巷的美丽景象,展现出节日的热闹与繁华。
诗中反复提到的“君王万寿”,体现了人们对国家、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最后一句“便都把,升平旧曲,腔儿旋补”,不仅表明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也传达出诗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展望。
整首诗以轻松愉悦的语调,描绘出一个充满生机与欢愉的夜晚,给人以温暖与希望,体现了宋代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和气熏来:描绘温暖的气息,象征着和谐的社会氛围。
- 这般光景:指现在的美好景象,表现出诗人对当下的喜悦。
- 管无风雨: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心中自有一片宁静。
- 画栋朱甍:通过对美丽建筑的描绘,增强了视觉的美感。
- 娘子将嫫母:展现了节日中年轻女子的欢快。
- 星球高挂:夜空中的星星,象征着宁静与祥和。
- 灯楼趱出:灯光闪烁,象征着节日的热闹。
- 良夜正消增五:良好的夜晚渐渐过去,暗示时间的流逝。
修辞手法
- 拟人:如“和气熏来”,赋予气候以人的特征。
- 对仗:整首诗多处运用对仗,如“甘泉见说,捷书频奏”。
- 比喻:如“星球高挂”,将星星比作高挂的物体,增强了视觉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和谐社会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节日的热爱与对未来的美好展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灯火:象征着节日的热闹与温馨。
- 双凤:寓意吉祥与美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期盼。
- 甘泉:象征着美好消息的传来,带来希望与喜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节日的景象?
- A. 春节
- B. 元宵节
- C. 端午节
- D. 中秋节
-
“双凤云间”的意象象征着什么?
- A. 战争
- B. 美好与吉祥
- C. 失落
- D. 贫穷
-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B.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C. 对历史的反思
- D. 表达孤独
答案
- B. 元宵节
- B. 美好与吉祥
- B.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 《浪淘沙·把酒问月》:李白
诗词对比
- 《青玉案·元夕》:与吴潜的《永遇乐》同样描绘元宵节的热闹场景,但辛弃疾的作品更加强调个人情感的抒发和对往昔的追忆。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