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才惜季方去》
时间: 2025-01-11 08:14: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调歌头·才惜季方去
作者:吴潜 〔宋代〕
才惜季方去,又更别元方。
惊心天上双凤,接翅下高冈。
万里瞿塘烟浪,一片昭亭云月,渺渺正相望。
夜雨连风壑,此意独凄凉。
杜鹃声,犹不住,搅离肠。
黄鸡白酒,吾意归兴动江乡。
人事纷纷难料,世事悠悠难说,何处问穹苍。
肯落儿曹泪,一笑付沧浪。
白话文翻译
刚刚惜别这个季节,又要再一次与元方分别。
惊心动魄的天上双凤,翅膀相接飞下高山。
万里之遥的瞿塘烟浪,昭亭的云月一片,彼此渺渺相望。
夜雨伴随着风吹入山谷,这样的情意让人倍感凄凉。
杜鹃的声音,仍然不肯停息,搅动着我的心肠。
黄鸡伴着白酒,我的思绪却又回到了故乡的江边。
世事纷扰难以预料,生活的种种难以言说,何处去询问苍天。
难道要落泪如儿曹,还是一笑了之,付诸于沧海浪涛?
注释
- 季方:指季节,季节刚刚过去。
- 元方:可能指朋友或亲人,表现出惜别的情感。
- 双凤:象征美好与和谐,常用于表达祝福。
- 瞿塘:指瞿塘峡,位于长江上,是著名的风景区。
- 昭亭:可能指古代的亭子,象征着闲适与宁静。
- 杜鹃声:杜鹃鸟的叫声,常用来表达离愁别绪。
- 江乡:指作者的故乡,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儿曹泪:指孩童般的眼泪,表现出脆弱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潜,字子学,号静斋,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其风格清新婉约,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故。
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吴潜与友人离别之际,表达了对季节变换的感伤以及对朋友的留恋,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友情与离愁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水调歌头·才惜季方去》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揭示了作者在离别时的复杂内心。开篇以“才惜季方去”引入,表现了对季节流逝的感伤,紧接着通过“惊心天上双凤”的意象,描绘了高空双凤翱翔的景象,象征着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和追求。接下来的“万里瞿塘烟浪”和“一片昭亭云月”则通过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映衬出内心的孤独与渺小。
在“夜雨连风壑,此意独凄凉”的描写中,夜雨与风的结合,更加突显了离愁的沉重,杜鹃声的持续则如同无尽的思念,时刻搅动着内心的痛苦。而在“黄鸡白酒”一节,作者通过酒和乡愁的结合,展现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表现出归属感的缺失。
整首词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最终以“肯落儿曹泪,一笑付沧浪”结束,表现出一种豁达与洒脱,虽有离别的伤感,却也不乏对人生的哲理思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才惜季方去:刚刚感到季节的离去。
- 又更别元方:又要与朋友分别,心中不免感伤。
- 惊心天上双凤:双凤在空中飞翔,令人心动。
- 接翅下高冈:双凤翅膀相接,飞下高岗,象征友谊的紧密。
- 万里瞿塘烟浪:远方的瞿塘峡,烟雾缭绕,浪花拍打。
- 一片昭亭云月:昭亭下云月相映,增添了离愁的意境。
- 渺渺正相望:彼此虽远但心意相通。
- 夜雨连风壑:夜晚的雨水和风在山谷中交织,增加了凄凉感。
- 此意独凄凉:这种情感令人独自感到凄凉。
- 杜鹃声,犹不住:杜鹃的叫声不绝于耳,愈显伤感。
- 搅离肠:搅动心肠,表达思念之苦。
- 黄鸡白酒:以酒和鸡为伴,象征乡愁。
- 吾意归兴动江乡:我的思绪回到了故乡的江边。
- 人事纷纷难料:世事纷扰,难以预料。
- 世事悠悠难说:生活琐事,难以用语言表达。
- 何处问穹苍:向苍天询问,感到无奈。
- 肯落儿曹泪:愿意流泪如孩童,表达脆弱。
- 一笑付沧浪:一笑了之,化为沧海浪涛,表现出洒脱。
修辞手法:
- 比喻:双凤象征美好情感,夜雨与风象征愁绪。
- 拟人:杜鹃声“犹不住”,仿佛有情感在呼唤。
- 对仗:如“黄鸡白酒”,展现平衡的美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交织,表达了对离别的惆怅与对故乡的思念,同时也体现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哲理反思,展现了作者的豁达与洒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双凤:象征美好与和谐,代表友谊。
- 瞿塘烟浪:象征遥远的景象,代表思念。
- 昭亭云月:象征宁静与闲适,反映内心的渴望。
- 杜鹃声:象征离愁,表达思念之苦。
- 江乡:代表故乡与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黄鸡白酒”象征什么? A. 乡愁
B. 离别
C. 友谊
D. 酒宴 -
“惊心天上双凤”的意象主要表现了什么? A. 美好情感
B. 自然景色
C. 离愁
D. 友谊 -
诗中“夜雨连风壑”的意象主要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A. 欢乐
B. 伤感
C. 宁静
D. 希望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同样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友人的思念,但更侧重于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则以自然景色为主线,描绘了更为细腻的情感变化与自然的和谐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欣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