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书》

时间: 2025-01-10 18:55:33

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

自蒙半夜传衣后,不羡王祥得佩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
自蒙半夜传衣后,不羡王祥得佩刀。

白话文翻译:

我这微薄的心意,哪怕只有一点点,
只不过空手携带着笔墨,奉上龙韬之作。
自从半夜里传来衣袍的消息后,
我并不羡慕王祥获得佩刀的荣光。

注释:

  • 微意: 微薄的心意。
  • : 一点,极少的意思。
  • 笔砚: 指书写用具,笔和墨砚。
  • 龙韬: 指的是《龙韬》一书,可能寓意深厚的文才。
  • : 这里指的是获得,得到。
  • 传衣: 传递衣袍,古代有传衣为信的习俗。
  • 王祥: 王祥是东汉末年的名人,以孝闻名,传说中他在冬天为母亲取鱼而获得佩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商隐(812年-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晚唐著名诗人,以其深邃的思想和优美的词句著称。李商隐的诗风往往流露出浓厚的感伤气息,常常探讨人生、爱情及社会现象。

创作背景:

《谢书》创作于李商隐身处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内心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时局的无奈。诗中表达了他对自己微薄心意的坦诚以及对他人荣光的淡淡不羡,传达出一种深刻的自省和自我认识。

诗歌鉴赏:

《谢书》是李商隐的一首极具个性的诗作,透过简短的几句,诗人将自己微薄的心意和对他人的赞美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一种深邃而又含蓄的情感。开篇即以“微意”二字,表明了自己对赠书的谦卑态度,既有自谦之意,又透露出对书法和文学的珍视。诗中提到的“空携笔砚”,将书写与赠送的行为结合在一起,显示出诗人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自蒙半夜传衣后”,这一句流露出诗人心中的不安与期待,传衣象征着一种信任与责任,而“王祥得佩刀”则用来对比诗人的处境与心态。王祥因孝而得名,佩刀象征着荣耀和成就,诗人对此并不羡慕,反而表达出一种淡然与豁达。这种情感在李商隐的其他作品中也时有体现,反映出他对名利的超然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思,展示了李商隐在诗歌创作上的独特风格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微意何曾有一毫: 诗人自谦,认为自己的心意十分微薄。
  2. 空携笔砚奉龙韬: 强调自己只带着笔砚,奉上龙韬之作,表达对书法的敬仰。
  3. 自蒙半夜传衣后: 自从半夜得知有衣袍的消息,暗示获得了某种信任或责任。
  4. 不羡王祥得佩刀: 诗人不羡慕王祥的荣光,表现出超然的态度。

修辞手法:

  • 对仗: “微意”与“佩刀”形成对比,表达情感的对立。
  • 隐喻: “龙韬”隐喻文化与智慧的象征。
  • 反语: 通过不羡慕的口吻,实际上反映出对世俗名利的看淡。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李商隐对自己微薄心意的谦逊和对他人名利的淡然,反映出他在动荡时代中的思考与自省,展现了个人价值观的独特。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微意: 表示内心的情感,文化的传承。
  2. 笔砚: 书写的工具,象征知识与文化。
  3. 龙韬: 代表深厚的文学底蕴。
  4. 王祥: 象征荣誉与成就。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反映出诗人对文化和名利的独特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商隐在诗中提到的“微意”指的是什么? A. 大的心意
    B. 微薄的心意
    C. 没有心意
    D. 强烈的情感

  2. 王祥因为什么而得名? A. 因为勇敢
    B. 因为孝
    C. 因为智慧
    D. 因为富有

  3. “空携笔砚奉龙韬”中“龙韬”象征着什么? A. 名利
    B. 力量
    C. 文才
    D. 财富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 白居易《琵琶行》:通过音乐表达情感,反映人生。

诗词对比:

李商隐的《谢书》与李白的《将进酒》可作对比。李白的作品豪放、奔放,而李商隐的作品则显得更为内敛、细腻。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诗歌风格与时代特征。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商隐诗词集》
  • 《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