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鄂期年以饟事不给於诗己亥夏五廿有八日始》

时间: 2025-02-04 17:40:10

宵声传柝重城闭,晓漏迷钟古寺荒。

仰看繁星垂四野,不知身世变炎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宵声传柝重城闭,晓漏迷钟古寺荒。
仰看繁星垂四野,不知身世变炎凉。

白话文翻译

夜里传来更鼓声,城门紧闭显得沉重;
黎明时分漏水声迷乱,古老的寺庙显得荒凉。
仰望天空繁星点点,四野之中一片寂静;
我却不知自己身世的变迁,经历了多少炎凉。

注释

  • 宵声:夜晚的声音,这里指的是更鼓声。
  • :一种打更的工具,发出声音以警示。
  • 晓漏:指清晨时分的漏水声,形容钟声的迷乱。
  • 迷钟:古寺中的钟声,迷乱和模糊。
  • 仰看繁星:抬头看星星,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慨。
  • 身世变炎凉:指个人的境遇在时间中经历了变化,感受到了冷暖。

典故解析

本诗的景象与情感紧密相连,反映了作者对时光流逝与自身处境变化的深刻感慨。古寺的荒凉与繁星的永恒形成对比,象征着人类生命的短暂与自然永恒的矛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岳珂(生卒年不详),字宗道,号岷山,南宋诗人。其诗多表现个人内心感受,风格清新,常以自然景象为寄托,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己亥年夏季,时值战乱频仍、民生困苦的时代。诗人身处困境,感受到社会动荡带来的不安,借助夜晚的沉静与古寺的荒凉,表达了对人生变迁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描绘夜晚与清晨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身世变化的深刻感悟。诗的开头以“宵声传柝重城闭”引入,夜晚的鼓声与闭城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沉重的氛围;接着“晓漏迷钟古寺荒”,清晨的钟声与荒凉的寺庙形成鲜明对比,彰显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无情与冷漠。在这宁静的环境中,诗人仰望星空,感受到宇宙的广阔与人生命运的渺小,最终“身世变炎凉”一语,表达了对命运无常的感慨。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社会变迁的敏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宵声传柝重城闭:夜晚传来的鼓声,城门紧闭,暗示着孤独与压抑。
  2. 晓漏迷钟古寺荒:清晨的钟声迷乱,古寺显得荒凉,反映时间与空间的失落感。
  3. 仰看繁星垂四野:抬头仰望星星,四野寂静,象征着自然的永恒与人生的短暂。
  4. 不知身世变炎凉:对自身命运变化的无奈与困惑,传达出深刻的哲思。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中“宵声”和“晓漏”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清晨的钟声比喻为迷乱,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内心的困扰。
  • 意象:繁星、古寺、城闭等意象交织,构成了丰富的情感层次。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夜晚与清晨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人生命运变化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宵声:象征着夜的宁静与孤独。
  • 繁星:代表永恒与希望。
  • 古寺:象征历史的沉重与沧桑。
  • 炎凉:反映人生的冷暖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宵声传柝”中的“柝”指的是什么?

    • A. 鼓声
    • B. 灯光
    • C. 车声
    • D. 书声
  2. 判断题:诗人通过夜晚与清晨的对比,表达了对命运无常的感慨。(对/错)

答案

  1.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描绘了夜晚的孤独,但更加强调思乡之情。
  • 《登高》:通过登高望远表达对人生的感慨,显现出作者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精华》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深意与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