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平乐·水遥花瞑 施岳 〔宋代〕
水遥花瞑。隔岸炊烟冷。十里垂杨摇嫩影。宿酒和愁都醒。
白话文翻译:
远远的水面,花儿显得朦胧。对岸的炊烟显得冷清。十里长的垂杨轻轻摇曳着嫩绿的影子。昨夜的酒意和忧愁都随着清晨的醒来而消散。
注释:
- 水遥:指水面宽阔,远处的水面。
- 花瞑:花儿在远处显得朦胧。
- 隔岸:对岸。
- 炊烟冷:炊烟显得冷清,可能暗示着清晨的宁静或人烟稀少。
- 十里垂杨:指长长的垂杨树。
- 摇嫩影:垂杨树的嫩叶轻轻摇曳。
- 宿酒:昨夜喝的酒。
- 和愁都醒:酒意和忧愁都随着清晨的醒来而消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施岳,字仲山,号梅溪,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这首《清平乐》描绘了一个清晨的景象,通过自然景色的变化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变化。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清晨,诗人醒来后,看到远处的景色,感受到清晨的宁静和清新,从而写下了这首诗。诗中的“宿酒和愁都醒”可能暗示了诗人前一晚的心情不佳,但清晨的景色让他感到心情的转变。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晨的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水面的朦胧、炊烟的冷清和垂杨的摇曳。诗中的“水遥花瞑”和“隔岸炊烟冷”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而“十里垂杨摇嫩影”则带来了一丝生机和希望。最后一句“宿酒和愁都醒”表达了诗人心情的转变,从忧愁中解脱出来,感受到了清晨的清新和宁静。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变化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水遥花瞑”:描绘了远处水面的朦胧景象,花儿在远处显得模糊不清,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 “隔岸炊烟冷”:通过对岸炊烟的冷清描绘,进一步加深了清晨的宁静感,同时也可能暗示了人烟稀少或诗人内心的孤寂。
- “十里垂杨摇嫩影”:垂杨树的嫩叶轻轻摇曳,带来了一丝生机和动感,与前两句的静态描写形成对比,增添了诗的层次感。
- “宿酒和愁都醒”:表达了诗人心情的转变,昨夜的酒意和忧愁都随着清晨的醒来而消散,感受到了新的开始和希望。
修辞手法:
- 拟人:“炊烟冷”将炊烟拟人化,赋予了它冷清的情感。
- 对比:通过静态和动态的对比,如“水遥花瞑”和“十里垂杨摇嫩影”,增强了诗的视觉效果和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清晨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从忧愁中解脱出来的心情转变,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意象分析:
- 水遥花瞑:远处的水面和朦胧的花儿,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 隔岸炊烟冷:清晨的炊烟显得冷清,可能暗示了人烟稀少或诗人内心的孤寂。
- 十里垂杨摇嫩影:垂杨树的嫩叶轻轻摇曳,带来了一丝生机和动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水遥花瞑”描绘了什么景象? A. 远处的水面和朦胧的花儿 B. 近处的清澈水面 C. 夜晚的水面和明亮的花儿 D. 水面的倒影和清晰的花儿
-
“隔岸炊烟冷”中的“冷”字可能暗示了什么? A. 炊烟的温度 B. 清晨的宁静 C. 人烟稀少 D. 炊烟的颜色
-
“宿酒和愁都醒”表达了诗人什么心情的转变? A. 从喜悦到忧愁 B. 从忧愁到喜悦 C. 从平静到激动 D. 从激动到平静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鸟鸣涧》:同样描绘了清晨的自然景色,通过鸟鸣和涧水的声音,表达了宁静和生机。
- 杜甫的《春望》:通过春天的景色,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和希望。
诗词对比:
- 施岳的《清平乐》与王维的《鸟鸣涧》:两者都描绘了清晨的自然景色,但施岳的诗更注重情感的转变,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自然声音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施岳的诗作,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赏析。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施岳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