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韩卷院南涧常伯之子》

时间: 2025-01-24 12:32:17

每思南涧一凄然,不见风骚二十年。

子厚犹能记先友,审言且喜有家传。

蜩螗声乱无遗响,山水人亡有绝弦。

海内可能无法眼,直须参取祖师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韩卷院南涧常伯之子
作者: 姜特立 〔宋代〕

每思南涧一凄然,
不见风骚二十年。
子厚犹能记先友,
审言且喜有家传。
蜩螗声乱无遗响,
山水人亡有绝弦。
海内可能无法眼,
直须参取祖师禅。

白话文翻译

每次想起南涧,心中总是感到凄凉,
已经二十年没见过风骚之才。
子厚还记得以前的朋友,
他细心言语中很高兴有家族的传承。
蝉鸣声杂乱无遗余音,
山水中人已离去,古琴也断了弦。
在海内,或许难以再见真相,
唯有参悟祖师的禅理,才能得以明了。

注释

  1. 南涧:指南涧地区,可能与诗人所居之地有关。
  2. 风骚:指优秀的诗文和才华,典指骚体诗。
  3. 子厚:指苏轼,苏轼的字,号子厚,著名文学家。
  4. 家传:指家族传承的文化和知识。
  5. 蜩螗:蝉和蟋蟀的合称,声乱形象。
  6. 绝弦:琴弦断裂,象征失去联系。
  7. 海内:指整个国家或世界。
  8. 祖师禅:指禅宗的祖师,象征智慧和领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姜特立,字叔明,号云间,生于宋代,擅长诗词,尤其以清丽的风格见长。他的诗作多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友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一种对友人的怀念和对往昔岁月的感慨。诗人通过描绘南涧的景象,以及对苏轼的追忆,表达了对文人风雅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南涧”作为开篇,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愁和怀旧的氛围。诗人通过“每思南涧一凄然”,将个人情感与外部景象相结合,展现了内心的孤独与思念。接着提到“风骚二十年”,不仅是对自身创作生涯的反思,也是对逝去岁月的感慨,表达出对文人雅集的渴望与感叹。

诗中的“子厚犹能记先友”,则引入了对苏轼的怀念,强调了友谊和文化的传承。通过“审言且喜有家传”,诗人不仅对过去的友谊感到欣慰,也讽刺了当下文人之间的疏离感。后半部分的“蜩螗声乱无遗响”与“山水人亡有绝弦”,则用自然景象反应人事变迁,表现出对失去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无奈。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对友人的眷恋,也有对时光流逝的叹息,最终回归到对生命意义的思索,展现出一种深邃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每思南涧一凄然:每次想到南涧,心中就感到凄凉。
  2. 不见风骚二十年:二十年未见优秀的文人雅士。
  3. 子厚犹能记先友:苏轼仍能记得昔日的朋友。
  4. 审言且喜有家传:他细细言语中感到欣喜,且有家族的文化传承。
  5. 蜩螗声乱无遗响:蝉鸣和蟋蟀的声音混乱无序,没有遗留下的余音。
  6. 山水人亡有绝弦:山水之间,人已离去,古琴也断了弦。
  7. 海内可能无法眼:在整个国家,或许看不到真相。
  8. 直须参取祖师禅:唯有通过参悟祖师的禅理,才能得以明了。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子厚犹能记先友”和“审言且喜有家传”,形成了整齐的对称结构。
  • 比喻:用“蜩螗声”象征着生活的杂乱无序。
  • 意象:南涧、蝉鸣、山水等意象描绘出孤独的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往昔友谊的怀念,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以及对生命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南涧:象征着美好而又遥远的过往。
  2. 风骚:象征着文人雅士的才华与风采。
  3. 蜩螗声:象征着生活的喧嚣与纷扰。
  4. 绝弦: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断裂与失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子厚”指的是哪位著名文学家?

    • A. 杜甫
    • B. 苏轼
    • C. 李白
  2. “蜩螗声乱无遗响”中所描绘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自然的和谐美
    • B. 生活的杂乱与失落
    • C. 友谊的长存
  3. 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

    • A. 对自然的赞美
    • B. 对友谊和时光的反思
    • C. 对家族的传承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静夜思》 - 李白
  2. 《登高》 - 杜甫
  3.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
  • 《登高》:同样有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且更加强调历史背景与个人命运的结合。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