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堂》

时间: 2025-01-26 07:45:34

古业禅窟锁岩扃,拂子崔嵬拄杖横。

塔上佛光堂上月,莫言公案不分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古业禅窟锁岩扃,拂子崔嵬拄杖横。
塔上佛光堂上月,莫言公案不分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古老的禅宗寺庙,寺庙的门紧锁在岩石之间,僧人手持拂尘,身躯挺拔地倚着杖。塔顶的佛光照耀着,堂内的明月高悬,不要说那些公案的道理不够清晰明了。

注释:

  • 古业:古老的事业,这里指的是佛教的传承。
  • 禅窟:指禅宗的寺庙或静室。
  • 锁岩扃:岩石上的门紧闭,象征着闭塞和静谧。
  • 拂子:僧人用来拂尘的工具,象征着清净和修行。
  • 崔嵬:形容高大挺拔。
  • 公案:指禅宗中的问题和议题,通常用以启发思考。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公案”,是禅宗的一种教学方式,通常是通过看似矛盾的问题来启发弟子的思考。诗中强调了在静谧的环境中,思考与修行的重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范成大,字汝为,号曰九峰,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及文学家。他的诗词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风格清新自然,善于表达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某个宁静的夜晚创作,诗人身处禅宗寺庙中,观察到的环境引发了对禅宗教义的思考。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体现了他对内心宁静与清晰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明月堂》通过描绘一个古老的禅宗寺庙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佛教修行的思考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诗的开头便以“古业禅窟锁岩扃”引入,给人一种古朴、静谧的感觉,仿佛时光在此停滞,岁月的更替与喧嚣被隔绝在外。接着,诗人描绘了僧人的形象,手持拂尘,身躯挺拔,代表着修行者的坚定与专注。诗的最后两句则用佛光和明月的意象,营造出一种超然的境界,暗示着禅宗的深邃与智慧。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结合了自然景物与修行者的形象,展现了一个和谐而富有哲理的画面。通过对光与影、动与静的对比,诗人传达了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思考。诗中“莫言公案不分明”的句子,更是强调了在这种宁静的氛围中,内心的清晰和对真理的渴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古业禅窟锁岩扃”:描绘了一个古老的禅宗寺庙,强调它的历史和神秘感。
    2. “拂子崔嵬拄杖横”:描述僧人的形象,表现出他在静谧中修行的专注与坚定。
    3. “塔上佛光堂上月”:利用光明的意象,象征智慧与启示。
    4. “莫言公案不分明”:指禅宗的教义和思考在这种宁静中反而更清晰。
  • 修辞手法

    1. 对仗:如“拂子崔嵬”和“拄杖横”形成对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2. 意象:光明和月亮的意象象征着智慧与启迪,与禅宗的核心理念相契合。
  •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修行与内心宁静的关系,强调在静谧的环境中,思考与领悟的深刻。

意象分析:

  • 古业:象征着传统与历史。
  • 禅窟:代表静谧与内心的空间。
  • 佛光:象征智慧与启示。
  • 明月:象征清晰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公案”是什么? A. 一种诗体
    B. 禅宗的教义问题
    C. 书法作品
    答案:B

  2. 诗人描绘的僧人手持的工具是什么? A. 拂子
    B. 书卷
    C. 笔墨
    答案:A

  3. 诗的主题主要探讨了什么? A. 自然景色
    B. 内心的宁静与修行
    C. 友情与离别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苏轼的《题西林壁》

诗词对比: 可以将范成大的《明月堂》与王维的《鹿柴》进行对比,两者均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传达内心的宁静与对佛理的思考,但王维的诗更侧重于自然的描写,而范成大则更直接地引入了佛教的元素。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宋代诗人研究》
  • 《禅宗文化与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