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蒙泉》
时间: 2025-01-24 11:15: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蒙泉
西北峨峨叠嶂来,
涛奔浪涌势难回。
忽临城郭千峰住,
下有源泉万斛开。
鱼鳖宁容腥沼沚,
蛟龙曾是起风雷。
平时寂寞何灵响,
岁旱方蜂济物才。
白话文翻译:
北西方向高耸的山峦重重叠叠而来,波涛汹涌的水势难以回头。忽然来到城墙边,看到千峰耸立,山下涌出万斛的泉水。鱼和鳖怎能容忍腥臭的沼泽,蛟龙曾经也是引发风雷的存在。平日里泉水寂寞无声,只有在干旱的年份,蜂群才会来汲取水源。
注释:
- 峨峨:形容山高而重叠的样子。
- 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
- 涛奔浪涌:形容水流急速,波涛汹涌的样子。
- 源泉:泉水的来源。
- 万斛:形容泉水量大。
- 腥沼沚:腥臭的沼泽。
- 蛟龙:古代传说中的龙,常与风雨雷电相关。
- 灵响:灵动的声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望,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生平事迹不详,但作品风格多为描写自然景观,情景交融,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题蒙泉》创作于对自然景色的感悟中,表达了对水源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水资源的珍视和依赖,特别是在干旱年份,水源显得尤为珍贵。
诗歌鉴赏:
《题蒙泉》通过描绘西北的高山和奔涌的泉水,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开头两句以“西北峨峨叠嶂来”引入,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高耸的山峦之中,感受到那股浩荡的气势。接着“涛奔浪涌势难回”则以动感十足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水流的急促与奔放,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
而转折至“忽临城郭千峰住”,则将视角从宏观的自然景观转向了城市与泉水的结合,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随后“下有源泉万斛开”,强调了泉水的重要性,体现了诗人对自然馈赠的感恩。后面的“鱼鳖宁容腥沼沚,蛟龙曾是起风雷”,则通过对比,展示了泉水的清澈与沼泽的污浊,传达出对清水的渴望和对浑水的厌恶。
最后两句“平时寂寞何灵响,岁旱方蜂济物才”更是将诗的主题升华,指出了在平常的日子里,泉水的存在似乎显得平淡无奇,然而在干旱时节,它的重要性则显而易见。整首诗既有自然的壮丽,又有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寓意丰富,值得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北峨峨叠嶂来:描绘西北高耸的山峦,体现壮丽的自然景色。
- 涛奔浪涌势难回:水流急促,波涛汹涌,形成强烈的动感。
- 忽临城郭千峰住:转向城市,山峰环绕的情景,展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 下有源泉万斛开:泉水丰富,象征自然的馈赠。
- 鱼鳖宁容腥沼沚:对比清水与污水,表达对清水的珍视。
- 蛟龙曾是起风雷:传说中的蛟龙,强调水的力量。
- 平时寂寞何灵响:平常时泉水似乎寂静无声。
- 岁旱方蜂济物才:在干旱时,泉水的重要性被凸显。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蛟龙曾是起风雷”,用蛟龙比喻自然力量。
- 对比:清水与腥沼的对比,增强表现力。
- 排比:通过排比句式增强气势,提升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传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及对水资源的珍视,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了在不同环境下水资源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山:象征着力量与伟岸。
- 泉水:象征着生命与希望。
- 鱼鳖:代表生命的多样性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山峰位置是哪个方向?
- A. 东北
- B. 西北
- C. 南方
- D. 北方
-
“岁旱方蜂济物才”中“蜂”指的是什么?
- A. 蜜蜂
- B. 其他昆虫
- C. 花
- D. 动物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对比王之望的《题蒙泉》和杜甫的《登高》:
- 主题比较:两者均描绘自然,但《登高》更侧重于抒发个人情感,而《题蒙泉》则更强调水资源的重要性。
- 意象比较:王之望的泉水意象与杜甫的秋天意象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表现生命的涌动,后者则是生命的感伤。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王之望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