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张处士山人》

时间: 2025-01-22 09:28:14

萝襟蕙带竹皮巾,虽到尘中不染尘。

每见俗人多惨澹,

惟逢美酒即殷勤。

浮云心事谁能会,老鹤风标不可亲。

世说三生如不谬,共疑巢许是前身。

意思解释

赠张处士山人

原文展示

萝襟蕙带竹皮巾,
虽到尘中不染尘。
每见俗人多惨澹,
惟逢美酒即殷勤。
浮云心事谁能会,
老鹤风标不可亲。
世说三生如不谬,
共疑巢许是前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身着竹皮巾、胸怀幽雅的隐士形象。尽管他生活在尘世中,却不为世俗所染。诗人看到常人多是忧愁和失落,但对美酒的热爱却让他们表现得格外热情。浮云的心事难以被人理解,就像那老鹤的风范,难以亲近。人们常说三生三世的缘分似乎并非虚假,或许我们曾在前生就有过交情。

注释

  • 萝襟:形容植物的藤蔓,暗示一种自然的优雅。
  • 蕙带:指蕙草的带子,象征清雅。
  • 竹皮巾:用竹子编织的头巾,体现隐士的生活方式。
  • 惨澹:形容人们的忧愁、失落。
  • 殷勤:热情周到的态度。
  • 浮云心事:比喻心中难以言说的事情。
  • 老鹤:象征长寿与高雅的风范。
  • 巢许:指古代传说中的巢氏,暗指前世的缘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丰富的社会题材而受到广泛欢迎。他的作品常常关注社会现实,表现对民众疾苦的同情。

创作背景

《赠张处士山人》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正值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纷扰的厌倦之时。这首诗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认同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对比,展现了隐士生活的宁静与世俗生活的喧嚣。诗的开头以“萝襟蕙带竹皮巾”描绘了隐士的外在形象,表达了他虽身处尘世却不受其污染的高洁情操。接下来的几句则转向世俗,诗人观察到常人多忧愁,但对美酒的热爱使得他们在欢聚时显得格外热情,这种对比强化了隐士的孤独感与淡泊名利的风范。

“浮云心事谁能会”一句,诗人感叹人们对内心深处真实情感的无法理解,隐士的情感与世俗的喧嚣形成鲜明对照。最后两句则引入了对前世因缘的思考,给整首诗增添了哲理的深度。

整首诗意蕴深远,语言简练,情感真挚,表现了白居易对人生的思考与对隐士生活的欣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萝襟蕙带竹皮巾:通过植物的意象,展现隐士的自然气息。
  2. 虽到尘中不染尘:强调隐士虽身处尘世却保持内心的纯净。
  3. 每见俗人多惨澹:描绘常人的忧愁与失落,反映社会现实。
  4. 惟逢美酒即殷勤:指出人们对美酒的热爱,表现出世俗生活的另一面。
  5. 浮云心事谁能会:表达隐士的孤独与内心的难以言说。
  6. 老鹤风标不可亲:比喻隐士的高洁不易接近。
  7. 世说三生如不谬:提及轮回与前世因缘的哲理。
  8. 共疑巢许是前身:暗示人与人之间的前缘关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浮云心事”比喻心中难以言说的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如前四句均为对仗句。
  • 象征:隐士的形象象征着高洁、超脱的生活态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赞美隐士的高洁情操,反思世俗生活的纷扰与人们的内心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萝襟:象征自然与清雅。
  • 竹皮巾:隐士的生活象征,体现了其与世俗的隔离。
  • 浮云:象征心事的飘渺与难以捉摸。
  • 老鹤:象征长寿与高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萝襟蕙带”的意思是?

    • A. 形容隐士的衣着清雅
    • B. 形容隐士的内心世界
    • C. 形容隐士的生活环境
  2. 诗中提到的“浮云心事”象征什么?

    • A. 轻松愉快的生活
    • B. 难以言说的内心情感
    • C. 世俗的繁杂事务
  3. 诗的最后两句提到的“巢许”指的是什么?

    • A. 前世的缘分
    • B. 隐士的生活方式
    • C. 美酒的享受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白居易的《赠张处士山人》与王维的《鹿柴》都表现了隐士的生活情调,但白居易更强调对世俗的反思,而王维则通过自然景色传达了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 《白居易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