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陵叟》
时间: 2025-01-11 16:46:43意思解释
杜陵叟
作者: 白居易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
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
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
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敕牒榜乡村。
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
白话文翻译:
杜陵的老汉,居住在杜陵,
每年种一顷多一小块薄田。
三月没有雨,干旱的风刮起,
麦苗不茂盛,很多都枯黄死去。
九月降霜,秋天来得早又寒冷,
禾穗未熟全都青干。
地方官明明知道不该征收,却急于征税考核。
还得典卖桑树和土地来交官租,
明年的衣食将如何维持?
剥夺我身上的丝绸,夺走我口中的粮食。
虐待人和伤害物的就像豺狼,
何必用爪子和锯齿来吃人肉?
不知道是谁向皇帝奏报,
皇帝心中怜悯,知道人们的疾苦。
在白色的麻纸上写下德音,
京城附近全都免去今年的税收。
昨天的胥吏刚到我家门口,
手里拿着敕令榜,来通知乡村。
十家的租税,九家都已经交清,
我虚心接受君主的恩惠。
注释:
- 杜陵:地名,指杜陵地区。
- 薄田:指土地贫瘠,收成较少的田地。
- 禾穗:指稻谷的穗子,代表粮食的收成。
- 长吏:地方官员。
- 剥:剥夺。
- 虐人害物:指对人和自然的残酷对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语言和深切的社会关怀而闻名,尤其在民生问题上极具洞察力。
创作背景:
《杜陵叟》写于白居易晚年,正值天灾频发、民生困苦之时,诗人通过描绘杜陵老人的辛酸生活,反映出当时社会的艰难与官民矛盾。
诗歌鉴赏:
《杜陵叟》是一首充满人道关怀的诗作,诗中通过老农的口吻,诉说了因干旱导致的农业歉收,揭露了官府对农民的压榨,表达了对百姓的深切同情。诗人在描述自然灾害与官员无情的征税时,语言简洁而有力,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民生的困境。通过生动的意象,如“麦苗不秀多黄死”、“禾穗未熟皆青乾”,让读者感受到农民的苦楚。同时,诗中提到皇帝的“恻隐之心”,虽然表现出一丝希望,但最终还是无奈地描述了地方官的贪婪与压迫。整首诗以悲剧性的结尾,呼唤对底层人民的关注与拯救,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杜陵叟,杜陵居:引入人物,设定背景。
- 岁种薄田一顷余:体现农民的辛苦与无奈。
- 三月无雨旱风起:说明自然条件恶劣。
- 麦苗不秀多黄死:直接描绘农作物的死亡。
- 九月降霜秋早寒:交代秋季的异常气候。
- 长吏明知不申破:指责官员明知不合理却依然征税。
- 典桑卖地纳官租:揭示农民为交税而卖地的悲惨现实。
- 虐人害物即豺狼:比喻官府的残酷。
- 不知何人奏皇帝:表达对奏报者的不满。
- 白麻纸上书德音:皇帝的恩典来得迟缓。
- 十家租税九家毕:展示农民的困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虐人害物即豺狼”,形象地比喻官府的残暴。
- 对仗:如“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杜陵老人的描绘,反映了唐代社会的苦难与官民之间的矛盾,表达了对底层民众的同情与对社会不公的控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杜陵:象征贫困的乡村。
- 麦苗、禾穗:象征农民的希望与生计。
- 长吏:象征压迫的官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杜陵叟指的是谁?
- A. 一个富有的农民
- B. 一个贫苦的农民
- C. 一个官员
- D. 一个商人
-
诗中提到的“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意指什么?
- A. 失去财富
- B. 失去生活来源
- C. 失去自由
- D. 失去亲人
-
诗中的“长吏”指的是?
- A. 皇帝
- B. 地方官员
- C. 农民
- D. 商人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白居易与杜甫同为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杜陵叟》更侧重于民生疾苦的描绘,而杜甫的《春望》则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两者虽有不同的侧重点,但都体现了对社会的深刻关怀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文集》
- 《唐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