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时间: 2024-09-19 21:18:11

花外倒金翘。

饮散无憀。

柔桑蔽日柳迷条。

此地年时曾一醉,还是春朝。

今日举轻桡。

帆影飘飘。

长亭回首短亭遥。

过尽长亭人更远,特地魂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 花外倒金翘。饮散无憀。柔桑蔽日柳迷条。此地年时曾一醉,还是春朝。今日举轻桡。帆影飘飘。长亭回首短亭遥。过尽长亭人更远,特地魂销。

白话文翻译:

在花外摇曳的金翘草中,饮酒后无所忧虑。柔嫩的桑树遮住了阳光,柳条在风中摇曳。此地曾经在年时醉酒,依旧是春天的早晨。今天我轻轻划着小船,帆影在水面上摇曳。回望长亭的时候,短亭在远方显得更加遥远。走过长亭的人渐行渐远,令人心神俱销。

注释:

  • 金翘:一种野草,开黄色花,形态优美。
  • 饮散无憀:饮酒后心中无忧。
  • 柔桑蔽日:柔软的桑树遮挡了阳光。
  • 柳迷条:柳树摇曳,迷离在阳光中。
  • 轻桡:轻轻地划船。
  • 长亭、短亭:古代旅游时设立的亭子,长亭指较远的亭子,短亭指较近的亭子。
  • 魂销:心神迷离,失去方向。

典故解析:

“长亭”与“短亭”都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代表离别与思乡的情感。长亭常用来表达旅途的遥远与孤独,短亭则象征着离别的哀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历史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风格多样,既有清新自然的风格,也有深沉厚重的气质。

创作背景:

《浪淘沙》创作于春天,或许是作者在春游时的感悟,酒醉后的放纵与对生活的思考交织在一起,体现了诗人对春日美景的珍惜以及对饮酒嬉游的追求。

诗歌鉴赏:

《浪淘沙》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优美的意象传达了春天的气息和诗人内心的情感。前半部分描绘了春日的景色,金翘草的摇曳与柳条的柔美,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诗中提到“饮散无憀”,显示出一种洒脱与无忧的生活态度,仿佛时间在春光中静止,让人沉醉于此。后半部分则转向离别的感慨,长亭与短亭的对比,象征着人生旅途的遥远与孤独,随着人群的远去,心中难免产生一丝惆怅。整首诗在对景物的描绘中,融入了深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花外倒金翘: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象,金翘草在花丛中摇曳。
  2. 饮散无憀:表达了饮酒后的悠闲与无忧。
  3. 柔桑蔽日柳迷条: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色,阳光被桑树挡住,柳条在风中摇曳。
  4. 此地年时曾一醉,还是春朝:诗人在此地曾经醉酒,仍然是春天的早晨,暗示着时间的轮回。
  5. 今日举轻桡:今天轻轻划船,象征着轻松自在的生活。
  6. 帆影飘飘:帆影在水面上摇曳,增添了画面的动感。
  7. 长亭回首短亭遥:回头看长亭,短亭似乎更加遥远,表现出离别的感伤。
  8. 过尽长亭人更远,特地魂销:随着人群的远去,心神也随之消散,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情感结合,展现诗人的内心世界。
  • 拟人:柳条的“迷”,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
  • 对仗:如“长亭回首短亭遥”,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热爱,以及在美好时光中对人生无常的思考,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离别的感伤,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洒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翘: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常用来象征柔情与依依惜别。
  • 长亭短亭:象征离别与旅途,表达对人生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饮散无憀”是什么意思? A. 饮酒后没有忧虑
    B. 饮酒后感到痛苦
    C. 饮酒后感到困倦

  2. 诗中“长亭回首短亭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离别的惆怅
    C. 愤怒

  3. “帆影飘飘”中的“飘飘”是指什么? A. 稳重
    B. 轻盈
    C. 沉重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过往的追忆与思念,风格上更为细腻;而苏轼的《水调歌头》则以豪放的笔调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