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南卓归京》
时间: 2025-01-10 22:03: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南卓归京
作者: 贾岛 〔唐代〕
残春别镜陂,罢郡未霜髭。
行李逢炎暑,山泉满路岐。
云藏巢鹤树,风触啭莺枝。
三省同虚位,双旌带去思。
入城宵梦后,待漏月沉时。
长策并忠告,从容写玉墀。
白话文翻译:
在春末的镜陂告别,离开郡县时胡须尚未生霜。
行李在炎热的夏季中走过,山泉在岔路旁涌满。
云层遮住了鹤的栖息树,风儿轻拂着黄莺的枝头。
三省的公事无人处理,双旗带着我的思念远去。
入城后在梦中醒来,等待着月亮沉落的时刻。
长远的计划与忠实的劝告,悠然自得地在玉阶上书写。
注释:
- 镜陂:镜陂为地名,可能指某处风景如画的水边。
- 罢郡:离开任职的地方。
- 霜髭:指胡须上有了霜,象征着年纪的增长。
- 行李:旅行的行囊。
- 炎暑:夏季的炎热。
- 山泉:山中的泉水。
- 三省:指古代的中央政府,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 双旌:指双旗,象征着远行的友人或志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贾岛(约779年-843年),字阮籍,号梦窗,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工整的律诗和独特的意象而闻名。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深刻观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贾岛送别友人南卓回京的场景,表现了离别时的感伤与对未来的思考。诗中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感慨。
诗歌鉴赏:
《送南卓归京》是一首极具情感深度的送别诗。全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情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及对未来生活的思考。开篇“残春别镜陂”,将春天的残余与离别的愁绪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行李逢炎暑,山泉满路岐”描绘了旅途的艰辛与炎热,暗示离别的情感。
后面的“云藏巢鹤树,风触啭莺枝”则通过自然景象传达了友人离去后,生活中缺少陪伴的孤独感。随着“三省同虚位,双旌带去思”,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也流露出对自己未来的担忧与不安。最后两句“入城宵梦后,待漏月沉时”则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沉思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既包含了离别的伤感,又透出一种淡淡的哲思,体现了唐代诗人典雅而又深刻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残春别镜陂”:春末时节,告别镜陂,表现出离别的时间背景。
- “罢郡未霜髭”:离开任职的地方,胡须尚未生霜,暗示年轻与未来。
- “行李逢炎暑”:行李在炎热的夏季中,体现出艰辛的旅途。
- “山泉满路岐”:山泉水流满了岔路,暗示了自然的丰饶与旅途的变化。
- “云藏巢鹤树”:云层遮住了鹤的栖息树,表现出孤独与思念。
- “风触啭莺枝”:风轻轻拂过黄莺的枝头,表现自然的生动。
- “三省同虚位”:三省的公事无人处理,暗示对社会责任的思考。
- “双旌带去思”:双旗带走了思念,表现出离愁别绪。
- “入城宵梦后”:入城后在梦中醒来,暗示对生活的反思。
- “待漏月沉时”:等待月亮沉落的时刻,表现出对时间的感慨。
- “长策并忠告”:长远的计划与忠实的劝告,体现思考与处世之道。
- “从容写玉墀”:悠然自得地在玉阶上书写,表现出平和的心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藏巢鹤树”,将云与鹤树相结合,形成生动的意象。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长策并忠告”与“入城宵梦后”形成对比。
- 拟人:如“风触啭莺枝”,赋予风以人的动作,增添诗的生动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象和深厚的情感传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生活的思考,体现了唐代诗人对人生、友情与自然的独特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行李:象征着旅途与人生的负担。
- 山泉:象征着自然的纯净与生命的源泉。
- 云:象征着变幻与孤独。
- 月: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思念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镜陂”指什么地方?
- A. 一个城市
- B. 一个水边
- C. 一座山
- D. 一个村庄
-
“三省同虚位”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思考?
- A. 友人的去向
- B. 社会责任
- C. 自然变化
- D. 个人感情
-
诗中提到的“长策并忠告”主要反映了什么?
- A. 旅行的计划
- B. 对友人的劝告
- C. 生活的哲理
- D. 个人的愿望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别》:王之涣的送别诗,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的作品,体现对历史与友谊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比较贾岛的《送南卓归京》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者都涉及离别主题,但贾岛更侧重于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结合,而王之涣则更多地表达对历史的眷恋与壮志未酬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全唐诗》
- 《古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