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栎前假山成,移丹桂於马城自嘲》

时间: 2025-01-27 04:11:49

堂前趣就小嶙峋,未许蹒跚杖屦亲。

更遣移花三百里,世间真有大痴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寿栎前假山成,移丹桂于马城自嘲。

堂前趣就小嶙峋,未许蹒跚杖屦亲。更遣移花三百里,世间真有大痴人。

白话文翻译:

在寿栎前假山建成之后,我嘲讽自己,将丹桂移植到马城。
在堂前,细小的山石已成趣,未允许我蹒跚着行走。
更何况要迁移花木三百里,世上果然有这样痴傻的人。

注释:

字词注释:

  1. 寿栎:一种树木,象征长寿。
  2. 假山:用石头堆砌的山,通常用于园林装饰。
  3. 丹桂:指桂花,寓意高洁和美好。
  4. 马城:地名,可能指某个地方。
  5. 蹒跚:走路缓慢,形容行动不便。
  6. 杖屦:拄着拐杖,脚穿鞋子。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移丹桂”可看作对于美好事物的珍惜与追求,而“世间真有大痴人”则表现出作者自嘲的反思态度,暗含对人世纷扰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景仁,号云峰,浙江人,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和书法家。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物,情感细腻,兼具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是社会动荡,政治腐败之时。范成大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世事的反思。

诗歌鉴赏:

范成大的《寿栎前假山成,移丹桂于马城自嘲》是一首极具个人色彩的诗作。通过描写假山和丹桂,诗人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美的欣赏,更反映了他的内心世界。初读此诗,字句简洁,意蕴深远,似乎在诉说着一种对生活的无奈和自嘲。

诗的开头提到“寿栎前假山成”,平淡的语气中透露出一丝自得。而“移丹桂于马城自嘲”则显现出诗人对自己行为的反思与调侃。在这里,作者用“假山”象征虚构的理想,而“丹桂”则代表着美好的追求。诗人意识到,尽管假山已成,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仍是艰难的。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堂前趣就小嶙峋”描绘出一种生活的细致感受,进一步突显出他对生活细节的关注。然而,面对“未许蹒跚杖屦亲”,诗人又流露出一种无奈的情感。这种矛盾的心态,正是对生活的一种深刻洞察。

最后两句“更遣移花三百里,世间真有大痴人”,则是对自己和他人行为的自嘲与讽刺,表达了对世俗追求的反思。整首诗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人生命运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寿栎前假山成:在寿栎前假山已经建成。
  2. 移丹桂于马城自嘲:将丹桂移植到马城,自己对此感到好笑。
  3. 堂前趣就小嶙峋:堂前的小山石已显得有趣。
  4. 未许蹒跚杖屦亲:不允许我缓慢行走,难以亲近。
  5. 更遣移花三百里:更何况要迁移花木三百里。
  6. 世间真有大痴人:世上果然有这样痴傻的人。

修辞手法:

  1. 比喻:假山、丹桂作为生活理想和美好追求的象征。
  2. 拟人:将物象赋予人的情感,增强诗意。
  3. 对仗:诗歌对称工整,增强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展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生活的无奈,融入了自嘲和反思的情感,最终传达出一种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假山:象征虚构的理想。
  2. 丹桂:象征美好、高洁的追求。
  3. 杖屦:代表行动的艰难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假山”象征什么?

    • A) 生活的理想
    • B) 真实的山
    • C) 诗人的故乡
    • D) 自然的美
  2. 诗人对“世间真有大痴人”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讽刺他人
    • B) 自嘲
    • C) 对生活的期待
    • D) 失望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2.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 范成大与陶渊明:两位诗人都表现出对自然与人生态度的热爱与追求,但范成大的诗中更显人世的无奈,而陶渊明则更多体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范成大研究》

通过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范成大的《寿栎前假山成,移丹桂于马城自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