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谪海南子由雷州被命即行了不相知至梧乃闻》
时间: 2025-01-10 23:00: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吾谪海南子由雷州被命即行了不相知至梧乃闻
作者:苏轼 〔宋代〕
九疑联绵属衡湘,苍梧独在天一方。
孤城吹角烟树里,落月未落江苍茫。
幽人拊枕坐叹息,我行忽至舜所藏。
江边父老能说子,白须红颊如君长。
莫嫌琼雷隔云海,圣恩尚许遥相望。
平生学道真实意,岂与穷达俱存亡。
天其以我为箕子,要使此意留要荒。
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提到的“九疑”和“苍梧”是南方的名山,暗示着诗人身处异乡的孤寂与对故土的怀念。诗人在孤城中听到号角声,看到烟雾缭绕的树林和未落的月亮,渲染出一种空旷而苍茫的气氛。接着,诗人感叹自己身处舜的藏身之地,感受到历史的深沉。诗中提到的江边老人,白须红颊,似乎代表着岁月的积淀和对人生的见解。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道理的追求,认为真实的意图不因荣华富贵而改变,并希望将这些想法传承下去。
注释
- 九疑:指九疑山,位于湖南省,古时以为神山。
- 苍梧:指苍梧山,位于广西,常与南方的山水相联系。
- 孤城:指诗人所处的孤独之地。
- 拊枕:意为拍打枕头,形容沉思或叹息。
- 舜所藏:指舜帝隐居的地方,暗示历史的厚重。
- 琼雷:指琼州与雷州,形容两地相隔遥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歌风格豪放,内容广泛,情感真挚,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苏轼被贬至海南后创作的,反映了他在异乡的孤独感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他的处境使得他对人生的思考更加深刻,同时也表达了对道理的追求与对未来的期许。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结构上呈现出一种层次分明的特点,前四句描绘了诗人所见的自然景象和孤独的心境,通过对比孤城与苍茫的江水,表现出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后四句则转向内心的思考,诗人将自己的处境与历史相联系,表达了对道理的追求与人生的哲理。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流畅,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也有对人生的深刻洞察。
在艺术表现上,苏轼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孤城”、“烟树”、“落月”等,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苍茫的氛围。同时,诗中对历史人物的提及,使得诗的内涵更加深邃,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对历史的敬重。通过对道理的探讨,诗人传达出一种超越功名利禄的理想,表现了他豁达的胸襟和对人生的独到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九疑联绵属衡湘:描绘南方山脉的连绵,显示自然的壮丽。
- 苍梧独在天一方:表达孤独的地理位置与情感。
- 孤城吹角烟树里:孤城中的号角声与烟树,烘托出孤寂感。
- 落月未落江苍茫:月未落,意境悠远,渲染了时间的流逝。
- 幽人拊枕坐叹息:幽人感叹,显示对生活的思考。
- 我行忽至舜所藏:提到历史人物舜,暗示对历史的沉思。
- 江边父老能说子:江边的老人,象征着传统与智慧。
- 白须红颊如君长:对老人的描绘,传达岁月的积淀。
- 莫嫌琼雷隔云海:强调地理的隔阂,但心灵的相连。
- 圣恩尚许遥相望:表明对皇恩的感激与期盼。
- 平生学道真实意:人生的追求与哲理的思考。
- 岂与穷达俱存亡:强调真实的道理不受境遇影响。
- 天其以我为箕子:自比于箕子,暗示不屈的精神。
- 要使此意留要荒:希望传承这种理想与信念。
- 他年谁作舆地志:对未来的思考,感叹历史的变迁。
- 海南万里真吾乡:尽管身在异乡,心中仍然有故乡的情感。
修辞手法: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情感的深度。比如,“孤城”的描绘与“江苍茫”的对比,形成了强烈的孤独感;“莫嫌琼雷隔云海”的比喻则体现了心灵的相通。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道理的追求以及人生的深刻反思,传达了超越物质的精神追求和对历史文化的敬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九疑:象征着遥远与神秘的自然,代表南方的精神。
- 苍梧:体现了孤独与宁静的意境,象征着诗人的心境。
- 孤城:表现出诗人在异乡的孤独感。
- 落月: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江边父老:代表着传统与智慧的积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山脉是哪个?
- A. 华山
- B. 九疑山
- C. 泰山
- D. 祁连山
-
诗人自比于哪位历史人物?
- A. 孔子
- B. 屈原
- C. 箕子
- D. 祖逖
-
诗中提到的“琼雷”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海南与雷州
- B. 广西
- C. 湖南
- D. 福建
答案:
- B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赤壁赋》:苏轼的另一首著名作品,描绘了赤壁的壮阔与人生哲理。
- 《夜泊牛津》:李白的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悟。
诗词对比:
- 苏轼 vs. 李白:两位诗人在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时,苏轼更多地融入了哲理思考,而李白则倾向于豪放与浪漫,表现出不同的风格与情感。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