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欲雪复晴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阴云不成雪,碧瓦有繁霜。
日气生帘额,冰条结井床。
飞乌鸣自乐,古木昼仍殭。
谁意斗晴后,苦寒胜北方。
白话文翻译:
阴云虽然聚集却无法化作雪,碧瓦上覆盖着厚厚的霜。
阳光透过窗帘洒在额头上,井边的冰条已经结成了冰床。
飞鸟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鸣叫,古老的树木在白天依然显得僵硬。
谁能想到在晴朗的天气过后,寒冷却比北方更为厉害呢?
注释:
- 阴云不成雪:阴云虽多,却无法降雪。这里表现出天气的阴郁和无情。
- 碧瓦有繁霜:青色的瓦片上覆盖着厚厚的霜,表现出寒冷的天气。
- 日气生帘额:阳光透过窗帘洒在人的额头上,传达出阳光的温暖。
- 冰条结井床:井边的冰条结成了床,暗指寒冷的深入人心。
- 飞乌鸣自乐:飞鸟在空中自在鸣叫,表现出自然界的生机。
- 古木昼仍殭:古老的树木在白天依然显得僵硬,暗示着凋零和无生气。
- 斗晴后:指经过一场晴朗的天气之后。
- 苦寒胜北方:指比起北方的寒冷,这里的寒冷更加刺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梅溪,南宋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冬季,表现了冬天的寒冷与阴郁,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敏感与思考,可能是在一个阴冷的天气中,感受到的极端寒冷的变化。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欲雪复晴》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展现了冬季气候的复杂性。从“阴云不成雪”到“苦寒胜北方”,诗中通过天气的变化,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诗的开头用“阴云”与“繁霜”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沉闷、冰冷的气氛,仿佛让人感受到冬天的压迫感。而随着“日气生帘额”的出现,阳光透过窗帘洒在人的额头上,带来一丝温暖的希望,但随之而来的“冰条结井床”又让人意识到寒冷并没有真正远去。最后,飞鸟的鸣叫与古木的僵硬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自然界的生机与冷寂并存。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观察与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阴云不成雪:阴云虽然聚集,却无法降雪,暗示着无法实现的期望。
- 碧瓦有繁霜:青瓦上有厚厚的霜,展现了寒冷的环境。
- 日气生帘额:阳光透过窗帘洒在额头上,带来一丝温暖。
- 冰条结井床:井边的冰条像床一样结冰,显示出寒冷的深入。
- 飞乌鸣自乐:飞鸟在空中鸣叫,传达出自然的快乐。
- 古木昼仍殭:古树在白天依然显得僵硬,暗示了生命的无力与凋零。
- 谁意斗晴后:谁能想到在晴天之后,寒冷却是如此厉害。
- 苦寒胜北方:这里的寒冷甚至超过了北方的寒冷,表现出意外的天气变化。
-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比(如阴云与阳光)、拟人(飞鸟的鸣叫)、意象(冰条、古木)等修辞手法,使诗的情感更加深刻。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感悟,以及在寒冷与温暖之间的矛盾心态,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思考。
意象分析:
- 阴云: 代表着阴郁和压抑的情绪。
- 繁霜: 象征着寒冷的环境。
- 阳光: 代表希望与温暖。
- 冰条: 表达寒冷的深度。
- 飞鸟: 象征生命的乐趣与自由。
- 古木: 代表衰老与无生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阴云不成雪”表达了什么情绪?
- A. 期待
- B. 失望
- C. 快乐
答案: B
-
“飞乌鸣自乐”中的“自乐”指的是什么?
- A. 飞鸟的自由
- B. 人的快乐
- C. 自然的和谐
答案: A
-
整首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 A. 春天
- B. 冬天
- C. 夏天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冬夜即事》 by 陶渊明
- 《江雪》 by 柳宗元
诗词对比: 梅尧臣的《欲雪复晴》与柳宗元的《江雪》在表现冬天的寒冷上有相似之处,但《江雪》更多的是孤独与沉寂的感觉,而《欲雪复晴》则在寒冷中夹杂了对阳光的渴望和自然的生机,体现了两位诗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梅尧臣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