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月二十四日大风
作者:梅尧臣
秋飚无踪迹,空中声奔驰。
枯桑因已验,老病仍先知。
惊沙入陂隙,危叶堕绿枝。
幽怀聒不寐,山岳将恐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风暴场景。秋风来势汹汹,虽然看不见它的踪迹,但它的声音在空中回荡。枯萎的桑树在风中已经感受到了这一点,而老弱的生命总是更早地察觉到变化。狂风卷起沙尘,涌入田埂的缝隙,摇摆不定的树叶从绿色的枝条上飘落。我的心情因风暴而不得安宁,夜深人静时,仿佛连山岳也会因这股力量而颤抖。
注释
- 飚:指风,特别是狂风。
- 踪迹:形容看不见的踪影。
- 桑:桑树,古时常用来养蚕。
- 验:感知、体验。
- 惊沙:狂风带来的沙尘。
- 陂隙:田埂的缝隙。
- 危叶:摇晃的树叶。
- 幽怀:指内心的忧虑。
- 聒:打扰、喧闹。
- 不寐:不能入睡。
- 山岳:指高大的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1060),字子华,号东皋,宋朝初期的著名诗人,擅长五言古诗和律诗。他的诗风质朴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秋季,表现了季节变迁带来的感触及对自然力量的敬畏。诗中通过描绘大风的狂野和对生命的感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对自然的沉思。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九月二十四日大风》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风的威力和对自然界的深刻感受。诗的开头用“秋飚无踪迹,空中声奔驰”来描绘秋风的无形和迅猛,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这种对自然力量的描写,既是对风暴的敬畏,也是对生命脆弱的感悟。
接下来的“枯桑因已验,老病仍先知”,通过枯萎的桑树传达了老弱生物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仿佛暗示着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力。接着“惊沙入陂隙,危叶堕绿枝”,展现了风沙的肆虐,危叶飘落的景象引发了诗人内心的忧虑。
最后两句“幽怀聒不寐,山岳将恐移”,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现象结合,表达了因自然变化而产生的深切思考。整个诗歌通过对风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强大与人心的脆弱,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飚无踪迹,空中声奔驰:秋风虽然看不见,但声音在空中飞驰,表现了风的神秘和力量。
- 枯桑因已验,老病仍先知:枯萎的桑树感受到了风的到来,老弱的生命对变化总是更加敏感。
- 惊沙入陂隙,危叶堕绿枝:狂风带来的沙尘涌入田埂的缝隙,摇晃的绿叶从枝头落下,描绘了风的肆虐。
- 幽怀聒不寐,山岳将恐移:心中忧虑因风暴而难以入睡,仿佛连高山也会因这种力量而颤抖,展现了自然对人的深刻影响。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秋飚”比喻狂风,强调其迅猛。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生命特征,如“幽怀聒不寐”表现内心的烦扰。
- 对仗:如“惊沙入陂隙,危叶堕绿枝”,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秋风的强烈和自然变化,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人类脆弱的深思。诗人在风暴中感受到的恐惧与不安,也反映出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无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飚:象征着秋季的变化,代表着转瞬即逝的生命。
- 枯桑:象征衰老与丧失,传达对生命脆弱的感慨。
- 惊沙:象征自然的无情,体现了风暴的威力。
- 危叶:象征不安定的状态,反映了内心的动荡。
- 山岳:象征着稳定与强大,暗示自然的恐怖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九月二十四日大风》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梅尧臣
D. 白居易 -
诗中“秋飚无踪迹,空中声奔驰”描述的是哪种自然现象? A. 雨
B. 风
C. 雪
D. 雷 -
“幽怀聒不寐”中的“幽怀”指的是? A. 内心的忧虑
B. 外界的声音
C. 自然的景象
D. 生活的平淡
答案
- C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同样展现了自然的豪情,但更多的是对酒的豪放与人生的哲学思考。
- 杜甫《春望》:关注社会动荡与人间疾苦,与梅尧臣的自然主题形成对比。
通过这些诗作的对比,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们在不同背景下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不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