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峰寺》

时间: 2025-01-10 18:53:10

夜深投寺解行装,一点寒灯照上方。

老宿问余何处去,年年来此借禅床。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深投寺解行装,一点寒灯照上方。
老宿问余何处去,年年来此借禅床。

白话文翻译:

夜深时分,我来到寺庙,解开行囊;
一盏微弱的寒灯照亮了上方。
老和尚问我将要去哪里,
我每年都来这里借住禅床。

注释:

  • 夜深:指深夜,暗示环境的幽静。
  • 投寺:投身于寺庙,意为来到寺庙。
  • 解行装:解开行李,表明旅途的结束和放松。
  • 寒灯:微弱的灯光,渲染出清冷的氛围。
  • 老宿:老和尚,寺庙中居住的僧人。
  • 借禅床:指借住在寺庙的禅床,表达依赖和归属感。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借禅床”一词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佛教文化的推崇,借宿寺庙常见于文人墨客的生活。古代诗人常在寺庙中寻求灵感和宁静,寄情于山水之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仲明,号白云,宋代诗人,代表性作品有《白云庵诗》。其诗风清新脱俗,重视自然与内心的和谐。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宋代中期,正值国家动荡之时,诗人借用寺庙的宁静寻求内心的安宁,反映了他对佛教文化的向往及个人情感的寄托。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旅人在夜深时到达寺庙的情景,展现了宁静与孤独的氛围。首句“夜深投寺解行装”直接切入主题,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诗人通过“寒灯”描绘出一种清冷的孤独感,同时也暗示了在这种孤独中孕育的思考与内省。老和尚的问话则引发了读者的思考,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与互动,显示出一种人性化的温暖。最后一句“年年来此借禅床”则道出了诗人对这片宁静之地的依赖与向往,反映出他对生活的沉思与对内心宁静的渴求。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对生活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夜深投寺解行装:在静谧的夜晚,旅人来到寺庙,放下了行囊,暗示着结束了外界的喧嚣。
    • 一点寒灯照上方:微弱的灯光映照着上方,营造出一种孤独而静谧的氛围。
    • 老宿问余何处去:老和尚的问候展现出浓厚的人情味,询问旅人的去向。
    • 年年来此借禅床:表达了诗人对这个地方的依恋,暗示着他每年都会回到这里寻求心灵的宁静。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寒灯”与“禅床”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灯光、寺庙、行囊等意象交织在一起,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 主题思想: 诗歌表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体现了人对精神家园的渴望。

意象分析:

  • 寒灯:象征孤独与思索,体现了夜晚的清冷和内心的安静。
  • 禅床:代表着归属感和心灵的安放之处,象征着对佛教文化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何时来到寺庙?
    A. 黄昏
    B. 正午
    C. 夜深
    D. 清晨

  2. 老和尚问诗人去哪里,这体现了什么?
    A. 寺庙的冷漠
    B. 人与人之间的关心
    C. 诗人的孤独
    D. 生活的无奈

  3. “寒灯”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温暖
    B. 孤独与思索
    C. 友情
    D. 繁华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津》王安石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两首诗都表达了夜晚的孤独与思考,但《静夜思》更多地表现了思乡之情,而《枕峰寺》则强调对内心安宁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解析》
  • 刘克庄传记及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