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闷怀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10 21:53:37

秋雨沉沉滴夜长,梦难成处转凄凉。

芭蕉叶上梧桐里,点点声声有断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雨沉沉滴夜长,梦难成处转凄凉。
芭蕉叶上梧桐里,点点声声有断肠。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雨淅淅沥沥地落下来,夜晚显得格外漫长,梦总是难以成形,心中愈发感到凄凉。在芭蕉叶上和梧桐树里,细细的雨声像是在诉说着断肠的悲伤。

注释:

  • 沉沉:形容雨下得很大,声音沉闷。
  • :雨水滴落的声音。
  • 夜长:夜晚很漫长,暗示时间的沉重与无聊。
  • 梦难成:指做梦困难,反映心情的沉重。
  • 转凄凉:表示心情愈发悲凉。
  • 芭蕉:一种植物,常用于形容夏秋季节的氛围。
  • 点点声声:形容细微而又反复的声音。
  • 断肠:形容极度的悲伤或痛苦。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芭蕉”和“梧桐”,在古典诗词中常常用以表达人们对离愁和思念的情感。芭蕉叶上的雨声,常被用作愁苦的象征,表现出孤独与忧伤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朱淑真(约 1081-约 1150),宋代女诗人,生于南宋时期。她以清丽的诗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常表现出对生活、爱情的独特理解和深刻感受。

创作背景:朱淑真生活在一个动荡的历史时期,个人的生活经历和社会环境的变迁,使她的诗歌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爱情的感慨。

诗歌鉴赏:

《闷怀二首 其二》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伤。开头的“秋雨沉沉滴夜长”便设定了一个凄凉的氛围,雨水的轻声落下如同诗人心底的叹息,伴随着漫长的夜晚,似乎在无声地诉说着她的孤独。接下来的“梦难成处转凄凉”,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深渊,梦的无法实现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失落。在细腻的景象描写中,芭蕉叶和梧桐树的意象不仅增添了秋天的气息,也深化了诗人内心的悲伤。最后一句“点点声声有断肠”,通过雨声的描绘,表达了诗人那种如雨水般细腻而深刻的痛苦感受。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沉思与对爱情的怀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秋雨沉沉滴夜长”:描绘雨水沉重地落下,夜晚显得漫长,营造出一种阴郁的氛围。
    2. “梦难成处转凄凉”:反映诗人内心的失落,暗示梦想的破灭与心情的低落。
    3. “芭蕉叶上梧桐里”:自然景物的细致描写,传递出秋天特有的情感。
    4. “点点声声有断肠”:通过声音传达痛苦,表现出对离愁的深切感受。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雨声比作断肠的悲声,增强了情感的感染力。
    • 拟人:赋予雨声以情感,突出了内心的孤独。
    • 对仗:诗句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韵律美。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秋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梦想、爱情的渴望与失落,体现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的深刻联系。

意象分析:

  • 秋雨:象征着凄凉与思念。
  • 夜长:代表着漫长的孤独时光。
  • 芭蕉叶:常用以表现情感的细腻与柔弱。
  • 梧桐:象征离愁,常与相思、孤独相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夜长”指的是什么? A. 夜晚漫长
    B. 白天长
    C. 夜晚短

  2. “梦难成处转凄凉”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兴奋
    B. 失落与悲伤
    C. 忧郁

  3. “点点声声有断肠”中的“断肠”指的是什么? A. 快乐
    B. 痛苦
    C. 美好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 朱淑真的《闷怀二首》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但朱淑真更多地通过自然景象渲染情感,而李清照则通过音乐与情感的结合展现其内心的复杂。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相关论文和研究文章关于朱淑真及其作品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