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下西园秋日书事》

时间: 2025-01-11 14:55:46

务简群吏散,披襟幽兴长。

松篁经晚节,兰菊有清香。

水净澄秋色,山高见夕阳。

身闲心自泰,何必濯沧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岐下西园秋日书事 寇准 〔宋代〕

务简群吏散,披襟幽兴长。 松篁经晚节,兰菊有清香。 水净澄秋色,山高见夕阳。 身闲心自泰,何必濯沧浪。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公务简化的日子里,官员们散去,我敞开衣襟,感受着深长的幽静兴致。松树和竹子经历了晚秋的时节,兰花和菊花散发着清香。水面清澈,映照着秋天的色彩,山峦高耸,可以看到夕阳。身心闲适,内心自然平和,何必去沧浪江洗涤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务简:指公务简化。
  • 群吏散:官员们散去。
  • 披襟:敞开衣襟。
  • 幽兴长:深长的幽静兴致。
  • 松篁:松树和竹子。
  • 晚节:晚秋时节。
  • 兰菊:兰花和菊花。
  • 水净:水面清澈。
  • 澄秋色:映照着秋天的色彩。
  • 山高:山峦高耸。
  • 见夕阳:可以看到夕阳。
  • 身闲心自泰:身心闲适,内心自然平和。
  • 濯沧浪:去沧浪江洗涤,比喻追求更高的境界。

典故解析:

  • 濯沧浪:出自《楚辞·渔父》,渔父劝屈原“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意指随遇而安,不必过分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寇准(961-1023),字平仲,宋代政治家、文学家,曾任宰相,以清廉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怀,表达了对自然和闲适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寇准在岐下(今陕西岐山)西园秋日时所作,表达了他对简朴生活和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对官场生活的超然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西园的静谧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中“松篁经晚节,兰菊有清香”一句,既展现了秋日的自然美景,又隐喻了诗人高洁的品质。“水净澄秋色,山高见夕阳”则进一步以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平和。最后两句“身闲心自泰,何必濯沧浪”,直接抒发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满足,以及对世俗追求的超然态度。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务简群吏散,披襟幽兴长”:在公务简化的日子里,官员们散去,我敞开衣襟,感受着深长的幽静兴致。
  2. “松篁经晚节,兰菊有清香”:松树和竹子经历了晚秋的时节,兰花和菊花散发着清香。
  3. “水净澄秋色,山高见夕阳”:水面清澈,映照着秋天的色彩,山峦高耸,可以看到夕阳。
  4. “身闲心自泰,何必濯沧浪”:身心闲适,内心自然平和,何必去沧浪江洗涤呢。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松篁经晚节,兰菊有清香”中的“松篁”与“兰菊”,“经晚节”与“有清香”形成对仗。
  • 比喻:如“水净澄秋色”中的“澄”字,比喻水面清澈如镜,映照着秋天的色彩。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官场生活的超然态度。通过描绘秋日西园的静谧景色,诗人传达了一种宁静、平和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篁:象征坚韧和长寿。
  • 兰菊:象征高洁和清香。
  • 水净:象征清澈和纯净。
  • 山高:象征崇高和壮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松篁经晚节”中的“松篁”指的是什么? A. 松树和竹子 B. 松树和梅花 C. 竹子和梅花 D. 松树和兰花

  2. 诗中“身闲心自泰”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A. 追求名利 B. 随遇而安 C. 积极进取 D. 消极避世

  3. 诗中“何必濯沧浪”中的“濯沧浪”出自哪部作品? A. 《诗经》 B. 《楚辞》 C. 《论语》 D. 《孟子》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秋日山居的宁静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寇准的《岐下西园秋日书事》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都描绘了秋日的宁静景色,但寇准的诗更多表达了超然的生活态度,而王维的诗则更多体现了隐逸的情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寇准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楚辞》:了解“濯沧浪”的典故出处和详细背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