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寄江上吟僧》

时间: 2025-01-11 12:44:04

挂锡在荆楚,杜门无往还。

潮声到孤寺,月色遍前山。

一雁惊幽思,西风惨病颜。

何当重携手,高步白云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寄江上吟僧 寇准 〔宋代〕

挂锡在荆楚,杜门无往还。 潮声到孤寺,月色遍前山。 一雁惊幽思,西风惨病颜。 何当重携手,高步白云间。

白话文翻译:

在荆楚之地挂锡修行,闭门不出,不与人来往。 潮水的声音传到孤寂的寺庙,月光洒满了前方的山峦。 一只雁的叫声惊起了深沉的思绪,西风吹拂下,病容更显凄惨。 何时才能再次携手,一同高步在白云之间。

注释:

  • 挂锡:指僧人在某地驻锡修行。
  • 荆楚:古代地名,今湖北湖南一带。
  • 杜门:闭门,不与外界交往。
  • 潮声:潮水的声音。
  • 孤寺:孤寂的寺庙。
  • 月色:月光。
  • 前山:前方的山峦。
  • 一雁:一只雁。
  • 幽思:深沉的思绪。
  • 西风:秋风。
  • 惨病颜:病容显得凄惨。
  • 何当:何时。
  • 重携手:再次携手。
  • 高步:高高地行走。
  • 白云间:指高远的天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寇准(961-1023),字平仲,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曾任宰相。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时世的感慨。此诗可能是寇准在荆楚之地任职或游历时,寄给远方僧友的作品,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秋季,寇准身处荆楚之地,思念远方的僧友,同时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景为背景,通过描绘潮声、月色、雁声和西风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诗中“挂锡在荆楚”表明了作者的修行身份和所在地点,“杜门无往还”则突出了作者的孤独和与世隔绝的状态。后两句“何当重携手,高步白云间”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高远自由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语言简练,展现了寇准诗歌的清新自然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挂锡在荆楚”:表明作者在荆楚之地修行,挂锡是僧人的修行方式。
  2. “杜门无往还”:闭门不出,不与外界交往,强调孤独。
  3. “潮声到孤寺”:潮水的声音传到孤寂的寺庙,增添孤寂感。
  4. “月色遍前山”:月光洒满前方的山峦,营造宁静美丽的夜景。
  5. “一雁惊幽思”:一只雁的叫声惊起了深沉的思绪,增添凄凉感。
  6. “西风惨病颜”:秋风吹拂下,病容更显凄惨,表达身体不适和对友人的思念。
  7. “何当重携手”:何时才能再次携手,表达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8. “高步白云间”:一同高步在白云之间,表达对高远自由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潮声到孤寺”比喻潮水的声音传到孤寂的寺庙。
  • 拟人:“西风惨病颜”拟人化西风,使其带有凄惨的情感。
  • 对仗:“潮声到孤寺,月色遍前山”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在孤独中的深沉思绪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潮声:象征孤寂和远方。
  • 月色:象征宁静和美丽。
  • 一雁:象征孤独和思念。
  • 西风:象征凄凉和秋意。
  • 白云间:象征高远和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挂锡在荆楚”中的“挂锡”指的是什么? A. 挂起锡杖 B. 僧人在某地驻锡修行 C. 挂起锡器
  2. 诗中“杜门无往还”表达了作者的什么状态? A. 忙碌 B. 孤独 C. 热闹
  3. 诗中“潮声到孤寺”中的“孤寺”指的是什么? A. 孤寂的寺庙 B. 孤独的僧人 C. 孤立的山寺
  4. 诗中“何当重携手”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愿望? A. 再次见面 B. 再次携手 C. 再次旅行

答案:1. B 2. B 3. A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寇准《秋寄江上吟僧》与王维《山居秋暝》:两者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寇准的诗更多了一份孤独和凄凉。
  • 寇准《秋寄江上吟僧》与杜甫《月夜忆舍弟》:两者都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但寇准的诗更多了一份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寇准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寇准诗歌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