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清平乐(石榴)
原文展示
深红半面。一似墙头见。草树池塘青一片。独倚阑干几遍。更谁绛袖朱唇。火云相对英英。笑杀牡丹正午,离披不任看承。
白话文翻译
深红的石榴花在墙头半遮半掩,宛如映入眼帘的美景。四周的草木和池塘一片青翠。我独自倚靠在栏杆上,反复欣赏这美丽的景色。还有谁能与我相伴,穿着红色袖子,嘴唇如朱?火红的云彩在空中映衬着那美丽的花朵。正午的阳光下,牡丹花的美态令人心醉,随意飘散的花瓣不禁让人想要细细观赏。
注释
- 深红半面:形容石榴花的颜色鲜艳,似乎只露出一半。
- 墙头见:墙头的石榴花映入眼帘,象征着一种近乎可触摸的美。
- 草树池塘青一片:描绘周围环境的生机勃勃。
- 独倚阑干几遍:表现出诗人独自欣赏的情景。
- 绛袖朱唇:形容身边女子的美丽。
- 火云:比喻日落时分的云彩,渲染了气氛。
- 笑杀牡丹:牡丹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美丽,令人陶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辰翁,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擅长填词,风格清新婉约,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作品传递出浓厚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代,正值繁华时期,诗人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石榴花象征爱情与热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美的追求。
诗歌鉴赏
《清平乐(石榴)》是一首充满生活情趣与美的词作。诗人通过对石榴花的描绘,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感悟。整首词通过细致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诗中“深红半面”的石榴花,仿佛是生活中那一抹不可或缺的色彩,生动而鲜活,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
“独倚阑干几遍”这一句,展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思考,也可以看作是对生命的深刻反思。这种孤独感与自然的和谐美妙融合,形成了诗词独特的情感基调。诗的最后,通过“笑杀牡丹正午”的描写,表现出对美的欣赏与赞美,牡丹作为花中之王,象征着繁华与富贵。诗人通过对比,突显出石榴的热烈与牡丹的优雅,展现出一种美的多样性。
整首词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敏锐感受与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深红半面:描绘了石榴花的颜色,生动地呈现出它的美丽。
- 一似墙头见:将花的美景与墙头的景象相联系,增添了画面感。
- 草树池塘青一片:描绘周围环境,生机盎然,形成鲜明的对比。
- 独倚阑干几遍:表现诗人独自欣赏的情景,流露出一丝孤独感。
- 更谁绛袖朱唇:引入他人,与自然景色形成对比,增添情感的层次。
- 火云相对英英:描绘天空的美丽,增强了视觉冲击。
- 笑杀牡丹正午:以牡丹的美丽作为对比,表达对美的感悟。
- 离披不任看承:表现出对花瓣随风飘散的无奈,增添了惆怅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石榴花比作生活中的一种美好,增加诗意。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
- 对仗:如“绛袖朱唇”,增强了词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主题在于表达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宁静而充满生机的生活状态,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榴:象征着热情与爱情,代表着生命的火焰。
- 草树池塘:象征着自然的生机与活力,反映出环境的美好。
- 绛袖朱唇:代表美丽的女子,增添了情感的色彩。
- 火云:象征着热烈的情感与变幻的时光,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哪种花被称为“花中之王”?
- A. 石榴
- B. 牡丹
- C. 菊花
- D. 荷花
-
“独倚阑干几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 A. 快乐
- B. 孤独
- C. 愤怒
- D. 忧伤
-
诗中“深红半面”形容的是哪种颜色?
- A. 绿色
- B. 红色
- C. 蓝色
- D. 黄色
答案
- B. 牡丹
- B. 孤独
- B. 红色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贺铸的《天净沙·秋思》
诗词对比
《如梦令》:同样描绘了自然与人情的交融,但李清照更注重内心的情感细腻与对过往的追忆。两者在风格上虽有差异,但都展现了对美的深刻体悟。
粗略解读
刘辰翁的《清平乐(石榴)》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思索,而李清照的作品则更多地表现内心的情感与对往事的追忆,反映了女性独特的感受与理解。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值得深入探讨与比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提供宋代诗词的经典选本。
- 《词学研究》:关于词的艺术与技巧的深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