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郡》

时间: 2025-02-04 15:24:54

古郡依蛮楚,身来作冷宫。

老怜兄弟远,贫喜妇儿女。

分菊乘春雨,移梅待岁寒。

又傅家信至,入夜着灯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古郡依蛮楚,身来作冷宫。 老怜兄弟远,贫喜妇儿女。 分菊乘春雨,移梅待岁寒。 又傅家信至,入夜着灯看。

白话文翻译:

古老的郡城依傍着蛮楚之地,我来到这里如同进入冷宫。 年老时更怜惜远在他乡的兄弟,贫穷中却因有妻儿而感到喜悦。 趁着春雨分栽菊花,移种梅花等待岁寒。 又传来家中的消息,夜晚点亮灯火细细阅读。

注释:

字词注释:

  • 古郡:指古老的郡城。
  • 蛮楚:古代对楚地的称呼,带有边远、未开化的意味。
  • 冷宫:原指宫中妃嫔失宠后居住的冷清之地,此处比喻诗人所处的孤寂环境。
  • 分菊:分栽菊花。
  • 移梅:移种梅花。
  • 傅:传递。
  • 家信:家中的来信。

典故解析:

  • 无明显典故,主要通过生活细节表达诗人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玑(生卒年不详),字文渊,南宋诗人,与徐照、徐玑、翁卷并称“永嘉四灵”。其诗风格清新自然,多写个人情感和生活琐事。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作于诗人身处边远之地,感受到孤独和思乡之情时。通过描绘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古郡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首句“古郡依蛮楚,身来作冷宫”,通过“冷宫”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在异乡的孤寂和无奈。中间两句“老怜兄弟远,贫喜妇儿女”,对比了诗人对兄弟的思念和对家庭的喜悦,展现了复杂而真实的情感。后两句“分菊乘春雨,移梅待岁寒”,以自然景物为背景,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生活的坚持。最后一句“又傅家信至,入夜着灯看”,则通过家信的到来,加深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古郡依蛮楚,身来作冷宫”:诗人身处古郡,感觉如同被遗弃在冷宫,表达了孤寂和无奈。
  2. “老怜兄弟远,贫喜妇儿女”:年老时更思念远方的兄弟,贫穷中却因有妻儿而感到欣慰。
  3. “分菊乘春雨,移梅待岁寒”:趁着春雨分栽菊花,移种梅花等待寒冬,寄托了对未来的期待。
  4. “又傅家信至,入夜着灯看”:家信的到来,使诗人在夜晚点亮灯火细细阅读,加深了思乡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身来作冷宫”,将身处古郡的感受比喻为被遗弃在冷宫。
  • 对比:“老怜兄弟远,贫喜妇儿女”,通过对比表达复杂的情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诗人在古郡的生活情景,表达了孤寂、思乡和对生活的坚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郡:象征着孤寂和边远。
  • 冷宫:比喻诗人所处的孤寂环境。
  • 春雨:象征着生机和希望。
  • 梅花:象征着坚韧和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冷宫”比喻了什么? A. 诗人的家 B. 诗人的处境 C. 诗人的心情 D. 诗人的兄弟

  2. 诗中的“分菊乘春雨”表达了什么? A. 诗人的孤独 B. 诗人的喜悦 C. 诗人的期待 D. 诗人的无奈

  3. 诗中的“移梅待岁寒”象征了什么? A. 诗人的坚韧 B. 诗人的无奈 C. 诗人的孤独 D. 诗人的喜悦

答案: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徐照的《题竹石牧牛》:同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
  • 翁卷的《乡村四月》: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和美好。

诗词对比:

  • 徐玑的《古郡》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在异乡的思乡之情,但徐玑的诗更注重生活细节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徐玑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永嘉四灵诗集》:收录了徐玑、徐照、翁卷等人的诗作,有助于比较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