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书怀》

时间: 2025-02-04 16:33:57

闲庭黄叶满,园树尽玲珑。

寒水终朝碧,霜天向晚红。

蔬餐如野寺,茅舍近溪翁。

非是分嚣寂,由来趣不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冬日书怀 徐玑 〔宋代〕

闲庭黄叶满,园树尽玲珑。 寒水终朝碧,霜天向晚红。 蔬餐如野寺,茅舍近溪翁。 非是分嚣寂,由来趣不同。

白话文翻译:

闲庭中黄叶满地,园中的树木都显得玲珑剔透。 寒冷的水面终日碧绿,霜降的天空傍晚时分呈现红色。 素食如同在野外的寺庙,茅草屋靠近溪边的老人。 并非是刻意区分喧嚣与寂静,而是向来趣味不同。

注释:

  • 闲庭:安静的庭院。
  • 黄叶满:落叶满地。
  • 玲珑:形容树木在冬日里显得精致而清晰。
  • 终朝:整日。
  • 碧:绿色。
  • 向晚:傍晚。
  • 蔬餐:素食。
  • 野寺:野外的寺庙。
  • 茅舍:茅草屋。
  • 溪翁:溪边的老人。
  • 分嚣寂:区分喧嚣与寂静。
  • 趣不同:趣味不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玑(生卒年不详),字子美,号东篱,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描写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反映了宋代文人的闲适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里的田园景象,通过对比自然景色的变化和田园生活的宁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冬日的田园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黄叶满地的庭院、玲珑剔透的树木、碧绿的寒水和红艳的霜天。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对冬日宁静美的感受。诗中的“蔬餐如野寺,茅舍近溪翁”一句,展现了诗人简朴的生活方式和对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最后两句“非是分嚣寂,由来趣不同”,表达了诗人对生活趣味的独特理解,不刻意追求喧嚣或寂静,而是享受生活中的不同趣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闲庭黄叶满,园树尽玲珑。

    • 诗人描绘了一个安静的庭院,黄叶满地,园中的树木在冬日里显得精致而清晰。
  2. 寒水终朝碧,霜天向晚红。

    • 寒冷的水面整日碧绿,霜降的天空在傍晚时分呈现红色,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
  3. 蔬餐如野寺,茅舍近溪翁。

    • 诗人的素食生活如同在野外的寺庙,茅草屋靠近溪边的老人,展现了简朴的生活方式。
  4. 非是分嚣寂,由来趣不同。

    • 诗人表达了自己不刻意区分喧嚣与寂静,而是享受生活中的不同趣味。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寒水终朝碧,霜天向晚红”的色彩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视觉冲击力。
  • 拟人:“园树尽玲珑”中的“玲珑”赋予树木以人的特质,使其显得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冬日田园生活的欣赏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传达了对宁静美的感受,并表达了对生活趣味的独特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叶:象征着秋天的结束和冬天的开始,也代表着岁月的流逝。
  • 玲珑:形容树木在冬日里显得精致而清晰,传达了冬日的宁静美。
  • 寒水:寒冷的水面,象征着冬日的寒冷和宁静。
  • 霜天:霜降的天空,象征着冬日的严寒和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闲庭黄叶满”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春天的庭院 B. 夏天的庭院 C. 秋天的庭院 D. 冬天的庭院

  2. “寒水终朝碧,霜天向晚红”中的“终朝”和“向晚”分别指的是什么时间? A. 早上和傍晚 B. 中午和晚上 C. 整日和傍晚 D. 整日和晚上

  3. 诗中的“蔬餐如野寺,茅舍近溪翁”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A. 奢华享受 B. 简朴自然 C. 忙碌奔波 D. 孤独寂寞

答案:1. D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徐玑的《冬日书怀》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都描绘了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但徐玑的诗更注重冬日的宁静美,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展现了秋日的宁静和生机。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徐玑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和创作特点。
  • 《王维诗选》:收录了王维的多首诗作,可以与徐玑的诗作进行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