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偈三首》
作者: 释有权 〔宋代〕
今朝结却布袋口,
明眼衲僧莫乱走。
心行灭处解翻身,
喷嚏也成师子吼。
旃檀林,任驰骤。
剔起眉毛顶上生,
剜肉成疮露家丑。
白话文翻译
今早我把布袋的口结上,
那些明眼的僧人可不要乱走。
在心意消灭之处才能解脱翻身,
连喷嚏也能变成狮子的吼声。
在旃檀林中,任其驰骋。
剔起眉毛时,顶上生出毛发,
剜肉成疮,暴露家里的丑事。
注释
字词注释
- 布袋口: 指的是装东西的布袋的开口,象征对内心的控制。
- 明眼: 形容观察力敏锐的人。
- 衲僧: 指出家人,尤其是佛教僧侣。
- 心行: 心中所想所做的事情。
- 喷嚏: 这里用作比喻,表示一种突然的反应。
- 师子吼: 比喻声音洪亮有力,带有威严。
- 旃檀林: 指的是一种香木林,常与禅修相关。
- 剔起眉毛: 形象地表达一种状态或行为。
- 剜肉成疮: 比喻伤害自己或揭露自己的缺点。
典故解析
- 师子吼: 在佛教中,师子象征勇猛和威严,常用来形容说法时的气势。
- 旃檀林: 多用于形容修行的环境,象征着宁静和清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有权,宋代高僧,精通佛教教义,常以偈语形式表达对佛理的理解与感悟。他的作品常反映出对修行与自我认知的思考,风格简练而深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内心修行的重视与对世俗纷扰的淡泊,表达了对真理的追求与自我反省的思想。
诗歌鉴赏
《偈三首》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佛教修行的深刻理解。开首以“今朝结却布袋口”,不仅描绘了一个安静的早晨,更暗示了内心的宁静与自我控制。接着提到“明眼衲僧莫乱走”,则提醒人们在修行过程中要保持警觉,避免被外界的喧嚣所干扰。
“心行灭处解翻身”表达了心灵的解脱需要经历内心的平静与无欲,而“喷嚏也成师子吼”则巧妙地将平常行为与伟大的精神力量相结合,显示出即使微小的声音也能蕴含巨大的力量。
后面几句通过“旃檀林”与“剔起眉毛”将自然与个人修行结合,展现出一种超脱与自在的境界。最后一句“剜肉成疮露家丑”则提醒人们,内心的挣扎和自我剖析是痛苦的,但也是成长和自我发现的必经之路。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是对自我修行的思考,也是对人性深处的探索,展现了一个高僧的智慧与包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今朝结却布袋口: 把内心的纷乱封闭,象征着对内心的控制。
- 明眼衲僧莫乱走: 提醒修行者保持清醒的认知,不要被外界分心。
- 心行灭处解翻身: 表达了心灵的解脱需要经历内心的消灭与超越。
- 喷嚏也成师子吼: 强调小小的反应也能有巨大的影响力。
- 旃檀林,任驰骤: 自然与心灵的结合,表示自由自在的状态。
- 剔起眉毛顶上生: 形象表达内心的变化与外在的影响。
- 剜肉成疮露家丑: 直面自我缺陷,揭示内心的痛苦与成长。
修辞手法
- 比喻: “喷嚏也成师子吼”用喷嚏比喻修行者的觉悟,意在强调小事中的大智慧。
- 对仗: 诗中多处运用对仗修辞,使语言更加和谐。
- 象征: 诸如“旃檀林”象征着清净与修行的环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内心的修行与自我反省,强调自我控制的重要性,以及在追求真理过程中的痛苦与解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布袋: 象征心灵的容器,包含了情绪与思绪。
- 师子吼: 象征力量与勇气。
- 旃檀林: 代表宁静的修行环境。
- 剜肉: 象征自我剖析与痛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内心修行与自我反省
C. 对世俗生活的逃避
D. 对爱情的思考 -
“喷嚏也成师子吼”中的“师子吼”比喻了什么?
A. 小事的重要性
B. 声音的洪亮
C. 修行的意义
D. 对他人的影响 -
诗中提到的“旃檀林”象征着什么?
A. 自然的美
B. 修行的环境
C. 社会的繁华
D. 个人的痛苦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无门关》: 另一部经典禅宗诗文,探讨内心的困惑与解脱。
- 《心经》: 经典佛教经文,传达深刻的哲理。
诗词对比
释有权 vs. 释永信
- 释有权的诗词多以简练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思想,而释永信则更多地关注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呈现出不同的修行视角。
参考资料
- 《宋代文学》
- 《禅宗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