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雨初霁》

时间: 2025-02-04 16:14:27

两月涔涔雨不休,今年春尽尚重裘。

水深草茂群鼀怒,日出风和宿麦秋。

陂壤堤防谁与筑?

市遥盐酪绝难求。

农家辛苦寻常事,卖剑方当更买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久雨初霁
作者: 陆游 〔宋代〕

两月涔涔雨不休,今年春尽尚重裘。
水深草茂群鼀怒,日出风和宿麦秋。
陂壤堤防谁与筑?市遥盐酪绝难求。
农家辛苦寻常事,卖剑方当更买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漫长而潮湿的春季,雨水连绵不绝,使得春天的尽头依然需要穿着厚衣服。大地水深,草木旺盛,野兽也因环境而愤怒。终于,阳光普照,微风和煦,麦子开始成熟。然而,田埂和堤防却无人来修筑,市场远离,盐和酪也难以得到。农民常年辛苦劳作,卖掉剑后更需要买牛以维持生计。


注释:

字词注释:

  • 涔涔:形容雨水连绵的样子。
  • 重裘:指厚重的衣服,春天已经结束,但天气仍然寒冷。
  • 群鼀:指野兽,因雨水丰沛而愤怒。
  • 陂壤:指田埂和堤防。
  • 盐酪:盐和酪(乳制品),在古代是重要的生活必需品。

典故解析:
在古代,雨水过多可能导致农作物的灾害,诗中提到的“陂壤堤防”与“市遥盐酪”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灾害与市场经济的无奈与焦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和爱国者,作品数量众多,涉及题材广泛,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尤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陆游心系国家和百姓的生计,诗中反映了当时农民在恶劣天气下的艰难处境。


诗歌鉴赏:

《久雨初霁》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环境对农民生活的直接影响,以及他们在这场雨季中的无奈与坚持。诗的开头便提到“涔涔雨不休”,表现出春季的阴郁与潮湿,暗示着农民们在田地中面临的困难。接着,诗人用“水深草茂群鼀怒”描绘了生机盎然的自然,然而,这种生机却与农民的辛苦成鲜明对比。

随着“日出风和宿麦秋”的出现,诗人转向了希望的光明,然而紧接着又带出社会的艰难现实:修筑堤防的无人和生活必需品的缺乏,体现了对社会的忧虑与对农民生计的关注。最后一句“卖剑方当更买牛”更是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展现了农民的务实与坚韧。

整首诗在自然与人文之间的交织中,流露出作者对社会状况的深刻思考与对农民命运的深切同情,体现了陆游作为诗人的社会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两月涔涔雨不休:春天的两个月中,雨水一直没有停。
  2. 今年春尽尚重裘:今年春季已经结束,但天气依然寒冷,需要穿厚衣服。
  3. 水深草茂群鼀怒:雨水使得土地变得湿润,草木茂盛,野兽因环境变化而愤怒。
  4. 日出风和宿麦秋:阳光终于出来,风和日丽,麦子开始成熟。
  5. 陂壤堤防谁与筑:田埂和堤防却无人来修筑。
  6. 市遥盐酪绝难求:市场遥远,盐和酪难以获得。
  7. 农家辛苦寻常事:农民的辛苦是常见的事情。
  8. 卖剑方当更买牛:卖掉剑后,农民更需要买牛来维持生计。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水深草茂”与“日出风和”,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用“群鼀怒”比喻因环境变化而生的困扰与不安。
  • 拟人:将自然现象拟人化,表现出情感的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农民生计的深切关注,反映了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人们在艰难困苦中的不屈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水:象征着丰沛的自然,但也暗示着困扰与灾难。
  • 草木:代表生机与希望,同时也显现出环境的变化。
  • 剑与牛:剑象征着战斗与武器,牛则代表着农业与生计,二者的对比体现了和平时期人们更重视生活的实用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杜甫
    • B. 陆游
    • C.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重裘”指的是什么?

    • A. 轻薄的衣服
    • B. 厚重的衣服
    • C. 裙子
  3. 诗中提到的“群鼀”是什么?

    • A. 人类
    • B. 野兽
    • C. 家禽
  4. 诗中表现农民生活艰难的原因是什么?

    • A. 自然灾害
    • B. 战争
    • C. 经济衰退

答案:

  1. B
  2. B
  3. B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 - 杜甫
  • 《无题》 - 李商隐

诗词对比:

  • 《春夜喜雨》:同样描绘自然与生活的关系,但侧重于雨水的滋润与生机,情感更加温暖。
  • 《无题》:表达了对生活困境的感慨,情感更为复杂,侧重于个人的内心挣扎。

参考资料:

  • 《陆游诗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