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槛竹
作者: 夏竦 〔宋代〕
广厦长廊四面围,小栏霜雪两三枝。
帘帷壅蔽无人见,赖有中天日照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宽敞的长廊,四面环绕着高大的建筑,栏杆上只有两三枝竹子在霜雪中显得孤单。帘幕紧闭,里面无人可见,唯有中天的阳光照射进来,才让我知道这里的存在。
注释:
字词注释:
- 广厦:宽敞的房屋或建筑。
- 长廊:长长的走廊或通道。
- 小栏:指栏杆或围栏。
- 霜雪:指霜和雪,象征寒冷的天气。
- 帘帷:帘子和帐幕,形容封闭的空间。
- 壅蔽:遮蔽,阻挡。
- 中天:天空的中间部分,通常指正午时分的阳光。
- 照知:照耀并让人知道。
典故解析:
此诗虽不直接引用典故,但整体意象和氛围可与古代文人隐居、寄情于自然的主题相联系,反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生活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竦,字子升,号惭愧,宋代诗人。他生活在南宋时期,擅长诗词,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及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往往以简练而富有意境著称。
创作背景:
《槛竹》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多以隐士身份寄情于自然,表现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槛竹》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封闭而又透出宁静的空间。诗人通过对长廊和竹子的细致描写,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和谐。诗的开头“广厦长廊四面围”,设定了一个宽广而又安全的场所,给人一种安宁的感觉。接着提到“小栏霜雪两三枝”,则营造出一种寒冷和孤寂的氛围,竹子在凛冽的霜雪中显得格外脆弱,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帘帷壅蔽无人见”一句,进一步强调了这种隐秘和孤立的状态,似乎在表达人与外界隔绝的情感。最后一句“赖有中天日照知”,则是转折,阳光的照耀给予了生命的希望,象征着尽管环境冷清,依然存在温暖和光明。
整体来看,诗中蕴含了对孤独与宁静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平静生活的追求,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艺术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广厦长廊四面围:描写一个宽敞的建筑,给人一种空间感,同时也暗示着封闭的环境。
- 小栏霜雪两三枝:通过细节描写,表现出冬天的寒冷和生机的稀缺,突显孤独感。
- 帘帷壅蔽无人见:强调封闭与孤独,仿佛在说这个地方与世隔绝。
- 赖有中天日照知:阳光的出现,给人以希望,暗示即使在孤独中也有温暖的存在。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帘帷壅蔽”与“无人见”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竹子、阳光、寒霜等意象相互呼应,传达了隐居生活的清幽与哲理。
- 比喻:竹子象征着坚韧与孤独,阳光则象征希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在孤独中寻找内心宁静的主题,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依恋和对淡泊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子:象征着坚韧、清雅和孤独。
- 阳光:象征着温暖、希望和生命的光辉。
- 霜雪:象征着寒冷、孤寂和岁月的流逝。
文化内涵:
竹子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高洁的象征,阳光则是生命和希望的象征。诗中通过这些意象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 诗中提到的自然元素哪些是存在于寒冷的环境中?
- A. 竹子
- B. 雪
- C. 花
- D. 以上都是
-
填空题: 诗中“赖有中天日照知”表达了____的主题。
-
判断题: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繁华生活的向往。(对/错)
答案:
- D
- 希望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竹石》 - 郑板桥
诗词对比:
- 《槛竹》与《竹石》:两首诗都以竹子为主题,但《槛竹》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孤独,而《竹石》则展现了竹子的坚韧与生机,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流派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