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雉》
时间: 2024-10-17 03:42:25意思解释
食雉
作者:苏轼 〔宋代〕
原文展示:
雄雉曳修尾,惊飞向日斜。
空中纷格斗,彩羽落如花。
喧呼勇不顾,投网谁复嗟。
百钱得一双,新味时所佳。
烹煎杂鸡鹜,爪距漫槎牙。
谁知化为蜃,海上落飞鸦。
白话文翻译:
雄鸡拖着长长的尾巴,惊慌地飞向斜阳。
空中它们纷纷搏斗,五彩的羽毛像花瓣一样飘落。
喧闹声中,勇敢的人毫不在意,投网的人又有谁会叹息呢?
花百钱可以得到一双,时令新鲜的美味。
炖煮杂鸡和野鸭,爪子和牙齿碰撞在一起。
谁能想到它们会变成海中的蜃,最终落在飞翔的乌鸦身上。
注释:
- 雄雉:雄性野鸡。
- 曳修尾:拖着长长的尾巴。
- 惊飞:受到惊吓而飞起。
- 纷格斗:在空中争斗。
- 彩羽:五彩的羽毛。
- 百钱:指价格,百文钱。
- 新味:新鲜的美味。
- 蜃:传说中的一种海中生物,常用来比喻变化或幻象。
典故解析:
“化为蜃”中的蜃,源于古代神话,常被用来象征虚幻与不可捉摸。古人信奉自然与神秘,蜃的出现常与海面幻象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其作品涵盖诗、文、词、书法等多个领域,风格兼具豪放与婉约。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苏轼被贬黄州的时期,诗中描绘了捕雉的场景,反映了他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食雉》以描绘捕捉雄雉的场景为主线,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动与捕猎的快感。诗的开头以“雄雉曳修尾”展现了雄鸡的姿态,立刻吸引读者的注意。随之而来的是对空中纷争的描写,“空中纷格斗,彩羽落如花”,用生动的比喻表现了捕猎的激烈与美丽。这里的“花”不仅指羽毛的美丽,也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诗中“喧呼勇不顾,投网谁复嗟”则表现了捕猎者的无畏与执着,似乎在告诉读者,勇气与行动才是捕获美味的关键。最后两句“谁知化为蜃,海上落飞鸦”则带有哲理性,暗示了生命的变化与无常,似乎在告诫人们要珍惜眼前的幸福与美好,勿忘初心。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捕猎乐趣的享受,也蕴含了对生命变化的思考,体现了苏轼博大的胸怀与深刻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雄雉曳修尾:描绘雄鸡优雅的外形,生动形象。
- 惊飞向日斜:表现出雉鸟的惊慌与逃避,反映自然界的真实。
- 空中纷格斗:描绘鸡群间的争斗,充满动感。
- 彩羽落如花:羽毛飘落,给人美的享受。
- 喧呼勇不顾:表现人们的勇敢与热情。
- 投网谁复嗟:捕猎者的专注与无悔。
- 百钱得一双:捕获成本与收获的对比。
- 新味时所佳:强调新鲜美味的价值。
- 烹煎杂鸡鹜:生活的琐碎与真实。
- 爪距漫槎牙:描绘烹饪过程的细节。
- 谁知化为蜃:引入哲理,暗示变化。
- 海上落飞鸦:象征生活的无常与不确定。
修辞手法:
- 比喻:彩羽落如花,形象生动。
- 拟人:雄雉的惊飞,赋予生命。
- 对仗:上下句结构对称,增强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捕猎的描写,表面上是对美味的追求,实际上隐含了对生命变化的思考,表现了生活的无常与珍惜当下的哲理。
意象分析:
- 雄雉:象征勇气与美好。
- 彩羽:象征美丽与短暂。
- 蜃与飞鸦:象征变化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食雉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苏轼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彩羽落如花”用来形容什么?
- A. 叶子
- B. 羽毛
- C. 雨滴
- D. 花瓣
-
“谁知化为蜃”中的蜃象征什么?
- A. 美好
- B. 变化
- C. 勇气
- D. 自然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捕雉文》:描写捕猎的另一种视角。
- 《秋夕》:描绘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涉及生活的享受,但李白更强调豪放与饮酒,而苏轼则集中在自然与捕猎之乐。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宋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