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同年求德兴俞氏聚远楼诗三首》

时间: 2025-01-10 23:14:32

云山烟水苦难亲,野草幽花各自春。

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

无限青山散不收,云奔浪卷入帘钩。

直将眼力为疆界,何啻人间万户侯。

闻说楼居似地仙,不知门外有尘寰。

幽人隐几寂无语,心在飞鸿灭没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单同年求德兴俞氏聚远楼诗三首》

云山烟水苦难亲,
野草幽花各自春。
赖有高楼能聚远,
一时收拾与闲人。
无限青山散不收,
云奔浪卷入帘钩。
直将眼力为疆界,
何啻人间万户侯。
闻说楼居似地仙,
不知门外有尘寰。
幽人隐几寂无语,
心在飞鸿灭没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身处云山烟水之间的孤独与思索。诗人感叹自然的美丽与人际关系的疏远,尽管有高楼可以聚集远方的朋友,但内心的孤寂与对尘世的淡漠让他感到无奈。青山虽然壮丽,却也散落无边,眼前的景象如同界限一般,似乎与世无争。听说居住在高楼的人像神仙一样,但他却明白门外依然有尘世的纷扰。幽静的环境让人沉默,心灵则在飞鸿的瞬间消失不见。

注释:

  • 云山烟水:指云雾缭绕的山水,形容自然景色,亦暗示孤独感。
  • 高楼:象征聚集友人的地方,但同时也反映了一种孤独。
  • 飞鸿:指大雁,象征自由与远方,也暗示着内心的追求与思考。

典故解析:

  • 地仙:古代文学中常用来形容隐居高人,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这里反衬出与现实的对比。
  • 万户侯:指富贵荣华的生活,诗人用此来表现自己对世俗生活的超然与淡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其诗词风格豪放,情感真挚,作品涉及广泛,深受后世推崇。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苏轼晚年,他在政治上屡遭贬谪,心境愈加沉静,常常思考人生与自然的关系。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云山烟水为背景,描绘了一位孤独的隐士在高楼之上,凝视着远方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表达了对人际关系疏远的感慨。高楼原本是聚集友人的场所,但在诗人眼中却成了孤独的象征。通过“云奔浪卷”,诗人将自然的宏大与内心的渺小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一种对人生的反思。诗中提到“直将眼力为疆界”,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冷静分析,他意识到即使身处高楼,心灵的孤独不曾改变。此外,诗人用“飞鸿灭没间”来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形成了对存在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云山烟水苦难亲:描绘了自然的孤寂,表达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感慨。
  • 野草幽花各自春:暗示自然界的独立与自足,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 赖有高楼能聚远:高楼象征着友谊和理想,但也揭示了孤独感。
  • 一时收拾与闲人:指聚会的短暂,现实中的浮华与短暂。
  • 无限青山散不收:青山的壮丽与浩瀚,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不可把握。
  • 云奔浪卷入帘钩:形象的自然景象,反映出生活的变化与不确定性。
  • 直将眼力为疆界:眼光有限,无法超越现实的束缚。
  • 何啻人间万户侯:将自己的境界与世俗的荣华进行对比,表达内心的超脱。
  • 闻说楼居似地仙:对高楼生活的理想化描绘,反映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不知门外有尘寰:强调隐居生活的单纯与对世俗的无知。
  • 幽人隐几寂无语:描绘隐士的生活状态,反映出内心的孤独。
  • 心在飞鸿灭没间:表达对时间流逝和生命虚无的深刻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高楼与地仙相提并论,表现理想与现实的对比。
  • 拟人:自然景象如云、浪被赋予了人性化的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意象分析:

重要意象

  • 云山:象征自然的美丽与神秘,表现出诗人的向往。
  • 高楼:既是聚友之所,也是孤独的象征。
  • 飞鸿:象征自由与追求,反映出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云山烟水”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亲近自然
    b) 孤独感
    c) 人际关系的温暖

  2. “高楼”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友谊和聚会
    b) 孤独和超脱
    c) 富贵和荣耀

  3. 诗中的“飞鸿”象征什么? a) 自由与短暂
    b) 友情与聚合
    c) 财富与地位

答案

  1. b) 孤独感
  2. b) 孤独和超脱
  3. a) 自由与短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之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静谧,而苏轼的诗则更加强调了内心的孤独与对世俗的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苏轼《东坡全集》
  2. 《中国古典诗词选》
  3. 《宋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