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以酒钱送明叔二绝代简 赵蕃 〔宋代〕
酒钱时乞故怜苏,三百青铜寄与沽。 砚水长枯肺仍渴,可兹涓滴所能濡。
白话文翻译:
我时常向人乞讨酒钱,希望得到你的同情,用这三百青铜钱去换取酒水。 砚台中的水早已干涸,我的肺腑依旧渴望滋润,但这微小的滴水怎能满足我的需求呢?
注释:
- 酒钱时乞:指作者时常向人乞讨酒钱。
- 故怜苏:希望得到你的同情。
- 三百青铜:指三百个铜钱。
- 寄与沽:用来买酒。
- 砚水长枯:砚台中的水早已干涸,比喻环境艰苦。
- 肺仍渴:比喻内心的渴望。
- 可兹涓滴:指微小的滴水。
- 所能濡:所能滋润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也有不少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的作品。这首诗是他在贫困中向友人明叔乞讨酒钱时所作,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困境和对友情的渴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在贫困中向友人明叔乞讨酒钱时所作,通过诗中的自嘲和比喻,表达了自己在困境中的无奈和对友情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自嘲和比喻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作者在贫困中的无奈和对友情的渴望。首句“酒钱时乞故怜苏”直接表达了作者向友人乞讨酒钱的情景,希望得到同情。第二句“三百青铜寄与沽”则具体说明了乞讨的金额,并暗示了这笔钱将用于买酒。后两句“砚水长枯肺仍渴,可兹涓滴所能濡”则通过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渴望和现实的无奈,砚水干涸象征着环境的艰苦,而肺仍渴则表达了内心的渴望,但微小的滴水却无法满足这种渴望,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酒钱时乞故怜苏”:作者直接表达了自己向友人乞讨酒钱的情景,希望得到同情。
- “三百青铜寄与沽”:具体说明了乞讨的金额,并暗示了这笔钱将用于买酒。
- “砚水长枯肺仍渴”:通过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渴望和现实的无奈,砚水干涸象征着环境的艰苦。
- “可兹涓滴所能濡”:表达了内心的渴望,但微小的滴水却无法满足这种渴望,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砚水长枯”和“肺仍渴”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渴望和现实的无奈。
- 对比:通过“砚水长枯”和“可兹涓滴所能濡”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作者在贫困中的无奈和对友情的渴望。通过自嘲和比喻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作者在困境中的无奈和对友情的期待。
意象分析:
- 砚水长枯:象征着环境的艰苦。
- 肺仍渴:象征着内心的渴望。
- 涓滴:象征着微小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苏轼 B. 赵蕃 C. 李白 D. 杜甫 答案:B. 赵蕃
-
“三百青铜寄与沽”中的“三百青铜”指的是什么? A. 三百个铜钱 B. 三百两银子 C. 三百斤粮食 D. 三百本书 答案:A. 三百个铜钱
-
“砚水长枯肺仍渴”中的“砚水长枯”象征着什么? A. 环境的艰苦 B. 内心的渴望 C. 友情的缺失 D. 财富的匮乏 答案:A. 环境的艰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怀念和对过去时光的回忆。
- 杜甫的《赠卫八处士》:表达了作者在困境中对友情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对比:
- 赵蕃的《以酒钱送明叔二绝代简》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渴望,但赵蕃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在困境中的无奈,而苏轼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诗人的创作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