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送贾起居奉使入洛取图书因便拜觐
作者: 苏颋 〔唐代〕
原文展示:
旧国才因地,当朝史命官。
遗文征阙简,还思采芳兰。
传发关门候,觞称邑里欢。
早持京副入,旋伫洛书刊。
白话文翻译:
诗的意思是:
因故乡的才华而被派遣,成为当朝的史官。
留下的文书被征召,依然想去采摘芳兰。
传递的消息在关门候着,酒杯中欢庆着本地的喜悦。
早早就带着京城的副本进入,稍后就要在洛阳刊印。
注释:
- 旧国:指作者的故乡。
- 才因地:因地理位置所产生的才华。
- 史命官:负责史记的官员。
- 遗文:留下的文书。
- 阙简:阙门的文书。
- 采芳兰:比喻追求美好的事物。
- 关门候:在关口等待消息。
- 觞:酒杯,表示欢庆。
- 邑里欢:指家乡的人们欢庆。
- 京副:京城的副本或文书。
- 洛书:洛阳的书籍。
典故解析:
- 芳兰: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意象,象征美好、纯洁的事物。
- 关门:历史上关口是传递消息的重要地点,常被用来象征信息的交流。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苏颋是唐代著名诗人,精通诗词,作品多反映现实生活,风格清新自然。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贾起居奉使入洛期间,表达对贾起居的祝福与期望,体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憧憬。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五言绝句,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全诗以贾起居为中心,围绕着他入洛取图书的使命,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和对未来前景的期待。首句“旧国才因地”将故乡的才华与地理位置紧密相连,表现出作者对家乡的深情厚谊。接下来的“当朝史命官”则突出贾起居的身份,暗示他在朝廷的地位和责任。
诗中提到的“遗文征阙简”,不仅表现了历史的传承,还隐含着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通过“还思采芳兰”的意象,作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视。后两句描绘了贾起居在出发前的情景,传达了家乡人的热情与欢庆,进一步加深了情感的共鸣。
整首诗在主题上呈现出一种忧伤与期待交织的情感,既有对起居的祝福,也有对故乡的眷恋,体现了深厚的人情味和文化内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旧国才因地:故乡的才华与地理条件相辅相成。
- 当朝史命官:在朝廷中担任历史记录的官职。
- 遗文征阙简:留下的文书被征召,显示出历史的延续。
- 还思采芳兰:依然希望能采撷美好事物。
- 传发关门候:在关口等待消息的传递。
- 觞称邑里欢:酒杯中流露出故乡的欢庆。
- 早持京副入:早早带着京城的文书进入。
- 旋伫洛书刊:稍后就会在洛阳出版书籍。
-
修辞手法:
- 采用了对仗和比喻,使诗句更具韵律感。
- “芳兰”作为意象,象征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贾起居的使命,探讨了故乡与个人抱负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家乡人情的珍视。
意象分析:
- 旧国:象征着根与归属,表现出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 芳兰:象征美好与纯洁,反映出作者的追求与向往。
- 觞:代表庆祝与团圆,体现人们对未来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旧国才因地”是什么意思?
- A. 故乡的才华与地理位置相关
- B. 当朝官员的地位
- C. 采摘芳兰的过程
-
“早持京副入”中的“京副”指什么?
- A. 京城的文化
- B. 京城的文书副本
- C. 京城的朋友
-
诗中提到的“芳兰”象征什么?
- A. 平凡
- B. 美好与纯洁
- C. 伤感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by 王勃
- 《早发白帝城》by 李白
诗词对比:
- 苏颋的《送贾起居奉使入洛取图书》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均体现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故乡的思念,但苏颋更强调了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而王勃则更多地展现了对未来的感慨与期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