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时间: 2025-02-04 16:10: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作者: 苏颋 〔唐代〕
主第山门起灞川,
宸游风景入初年。
凤凰楼下交天仗,
乌鹊桥头敞御筵。
往往花间逢彩石,
时时竹里见红泉。
今朝扈跸平阳馆,
不羡乘槎云汉边。
白话文翻译
在主人的府邸,山门矗立于灞川之上,
皇帝的游览风景在初春之际呈现。
凤凰楼下,天子的仪仗交错辉映,
乌鹊桥头,盛大的宴席敞开。
时常在花间遇见五彩斑斓的美石,
不时在竹林中见到流淌的红泉。
今天,随皇帝的车驾来到平阳馆,
我并不羡慕乘船直上云汉的悠闲。
注释
- 主第:指的是主人的府邸。
- 宸游:指皇帝的游览或出游。
- 凤凰楼:象征着皇权的华丽和庄严。
- 天仗:指天子出行时的仪仗队。
- 乌鹊桥:桥名,象征着吉祥与美好。
- 扈跸:指皇帝的车驾。
- 乘槎:乘坐木筏,指云游的悠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颋(约715年-约777年),字子渊,唐代诗人,擅长五言诗和七言诗,作品多以写景抒情见长。他的诗风清新,常表现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初春时节,创作背景与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气候相关。唐代是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的时代,太平公主是当时权势显赫的女性之一,此诗正是应制而作,表达了对春日美景的赞美与对权贵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初春的美景为背景,描绘了一个欢快而华丽的场景。诗人通过生动的景象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首句“主第山门起灞川”便设下了一个明朗的画面,接下来的描写则逐步展开,凤凰楼和乌鹊桥的描写,富有想象力,勾勒出一种华美的氛围。诗中常用的“色彩”意象,如“彩石”“红泉”等,进一步增强了春日的活泼感。
在情感上,诗人虽置身于这种盛大的场合,却通过最后两句表现出一种淡淡的超然与不羡。虽然身处繁华之中,但他更渴望一种恬静自然的生活。这一矛盾的心态恰恰反映了唐代士人对权力与自由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主第山门起灞川:描述主人府邸的山门矗立于灞川之上,意境开阔。
- 宸游风景入初年:体现春天的到来,皇帝的游乐与春日的美景交织。
- 凤凰楼下交天仗:华丽的凤凰楼下,天子的仪仗交错,彰显权威。
- 乌鹊桥头敞御筵:桥头设宴,盛大的场面令人向往。
- 往往花间逢彩石:在花间见到美丽的彩石,象征着春日的美好。
- 时时竹里见红泉:竹林中流淌的红泉,增添了自然的灵动。
- 今朝扈跸平阳馆:今天随车驾来到平阳馆,显示出身份的尊贵。
- 不羡乘槎云汉边:最后表达出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反映内心的宁静。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往往花间逢彩石,时时竹里见红泉”,工整有致。
- 比喻:凤凰楼、乌鹊桥等象征着权力的华丽与繁华。
- 意象:花、竹、泉等自然意象,体现出春天的生机。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与盛大的宴席,表现出对繁华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自由的向往。诗人通过对比展现出内心的矛盾,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凤凰:象征着高贵与华美,代表着皇权。
- 乌鹊:吉祥的鸟,象征着美好的愿望。
- 彩石:五彩斑斓的石头,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凤凰楼”象征什么? A. 自然风光
B. 皇权的华丽
C. 人民的生活 -
诗人对“乘槎云汉边”的态度是? A. 羡慕
B. 不羡慕
C. 忽视 -
诗中哪些元素表现了春天的美好? A. 彩石和红泉
B. 冬雪和寒风
C. 夕阳和星空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诗词对比
- 《春晓》:同样描写春天的美丽,但更注重春天带来的生机与希望。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春天的细节与生动,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