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中得风挂帆》
时间: 2025-01-11 12:58: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峡中得风挂帆
作者:杨万里〔宋代〕
楼船上水不寸步,两山惨惨愁将暮。
一声霹雳天欲雨,隔江草树忽起舞。
风从海南天外来,怒吹峡山山倒开。
百夫绝叫椎大鼓,一夫飞上千尺桅。
布帆挂了却袖手,坐看水上鹅毛走。
白话文翻译:
在楼船上静静地不动,水面上毫无波动,两侧的山峦在黄昏时分显得愁苦。忽然一声雷鸣,天空似乎要下雨了,隔着江面,草木似乎都在欢舞。
风从海南的天边而来,猛烈地吹来,把峡谷中的山都吹得倾斜。
众人齐声鼓叫,像是击打大鼓一样,有一个人飞身爬上千尺高的桅杆。
帆布已经挂起,我却袖手而坐,静静地看着水面上漂浮的鹅毛似的轻舟。
注释:
- 寸步:指一寸的距离,形容船没有移动。
- 惨惨:形容景色凄凉,愁苦。
- 霹雳:雷声,象征天气的变化。
- 草树忽起舞:形容风吹动草木,生动形象。
- 怒吹:形容风势猛烈。
- 椎大鼓:形容声势浩大,形象地表现出船上的人们的激动。
- 鹅毛:形容水面上的轻舟漂浮,轻盈如鹅毛。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古典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受,以及在风浪中迎接挑战的勇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生活情趣,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诗人游历中,描绘了他在峡谷中乘船时的所见所感,表现了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和对风浪的从容应对。
诗歌鉴赏:
《峡中得风挂帆》展现了杨万里对自然风光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受。全诗以船为中心,描绘了山水间的壮丽景象和变化多端的天气。开头两句描绘了水面静谧的状态和周围山峦的愁苦,给人以一种静谧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随着雷声的响起,紧接着描绘了风的来临,生动地表现了自然力量的巨大与不可逆转。
诗的最后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从容态度,虽然外面风急浪高,但他却选择袖手旁观,享受这一刻的宁静与美好。整首诗通过对风雨的描绘,传达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思想,以及对生命中不可控因素的宁静接受。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楼船上水不寸步”:船上静止不动,水面平静。
- “两山惨惨愁将暮”:两岸山峦在黄昏时分显得愁苦。
- “一声霹雳天欲雨”:雷声轰鸣,预示着即将降雨。
- “隔江草树忽起舞”:风起草木摇动,生动形象。
- “风从海南天外来”:风从远方而来,气势汹汹。
- “怒吹峡山山倒开”:风势猛烈,山峦似被压弯。
- “百夫绝叫椎大鼓”:众人发出激昂的叫声,像打鼓一样。
- “一夫飞上千尺桅”:有一个人爬上高大的桅杆。
- “布帆挂了却袖手”:帆布已挂起,但诗人选择静观。
- “坐看水上鹅毛走”:静静看着水上的船只,轻盈如鹅毛。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船比作鹅毛,形容轻盈。
- 拟人:草树“舞动”,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形成对比。
-
主题思想:诗歌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达了在面临自然力量时的从容与淡定。
意象分析:
- 楼船:象征着旅行与冒险。
- 雷声:预示着变化与不安定。
- 草树: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 高桅:象征着挑战与勇气。
- 鹅毛:轻盈与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主要是什么?
A. 雪山 B. 江河 C. 峡谷 D. 森林 -
“风从海南天外来”中的“海南”指什么?
A. 地名 B. 风向 C. 天气 D. 方向 -
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态度是什么?
A. 恐惧 B. 从容 C. 逃避 D. 赞美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相比,杨万里的诗更注重细腻的情感和自然景象的描绘,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人的豪情与壮志。两者都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但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文集》
- 《宋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