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用梁权郡韵饯春)》
时间: 2025-01-26 03:39: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莺带春来,鹃唤春归,春总不知。
恨杨花多事,杏花无赖,半随残梦,半惹晴丝。
立尽碧云,寒江欲暮,怕过清明燕子时。
春且住,待新篘熟了,却问行期。
问春春竟何之。看紫态红情难语离。
想芳韶犹剩,牡丹知处,也须些个,付与荼。
唤取聘婷,劝教春醉,不道五更花漏迟。
愁一饷,笑车轮生角,早已天涯。
白话文翻译
春天来了,莺鸟带来了春的气息,杜鹃鸟呼唤春天的归来,但春天似乎总是不知情。
恨恨杨花多事,杏花也让人无奈,半是随梦而逝,半是惹起春天的丝丝愁绪。
站在碧蓝的云下,寒冷的江水渐渐入暮,我害怕错过了清明时节的燕子。
春天请稍作停留,等到新茶熟了,再问你何时离去。
我问春天,你到底要去哪里?看那紫色的花、红色的情感,难以诉说离别的愁苦。
想想芳华时光尚存,牡丹却在哪里呢?也需要一些,交给荼毒(苦涩的事)。
唤来聘婷(美女),劝她与春一起沉醉,怎知五更时分花已漏去。
愁闷一阵,笑谈车轮已生了角,早已身处天涯。
注释
- 莺:黄莺,春天的象征。
- 鹃:杜鹃鸟,常被用来象征春天。
- 杨花:指杨柳飞絮,带来春天的气息,但也给人带来烦恼。
- 杏花:春天的花朵,象征爱情与美好。
- 碧云:指晴朗的天空。
- 寒江:寒冷的河流,暗示春天的寒意未尽。
- 清明:指清明节,时节的转折点。
- 牡丹:象征富贵和美丽的花朵。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方岳,宋代诗人,以擅长山水田园诗闻名,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春天,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诗歌鉴赏
《沁园春》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细腻的情感流露,展现了春天的韵味与诗人内心的复杂感受。诗中的莺声与鹃鸣,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与离去,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无奈与感慨。特别是“恨杨花多事,杏花无赖”一句,表现了对春花飞舞的烦恼,寓意着美好的事物往往伴随着伤感与无奈。
接下来的意象如“寒江欲暮”则描绘了春天的渐行渐远,诗人对春天的期盼与不舍交织在一起。对于“春且住”的呼唤,展现了对美好时光的向往,而“问春春竟何之”则表现了对春天流逝的无奈与迷茫。
整首诗以清新、婉约的风格,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短暂,表达了人们对生命流逝的思考与感慨,形成了一种对春天的复杂情感,既有欢愉、珍惜,又有惆怅与遗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莺带春来,鹃唤春归:描写春天的到来,莺鸟和杜鹃鸟分别象征春天的来临与归去。
- 春总不知:春天似乎无所畏惧,不知人间的忧愁。
- 恨杨花多事,杏花无赖:对杨花的烦恼和杏花的无情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花事的无奈。
- 半随残梦,半惹晴丝:春天的一半是梦的虚幻,另一半则是现实中的情感牵绊。
- 立尽碧云,寒江欲暮:描绘出春天的景象,寒冷的江水在黄昏时分,传达出时间的流逝。
- 怕过清明燕子时:对清明节的担忧,暗示春天即将结束。
- 春且住,待新篘熟了:希望春天能停留片刻,等新茶成熟再问别离的时间。
- 问春春竟何之:对春天归去的疑问,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的迷茫。
- 看紫态红情难语离:紫色与红色花朵的美丽,却难以用语言表达离别的愁苦。
- 想芳韶犹剩,牡丹知处:回忆芳华时光,牡丹花的存在象征美好却又对其去处感到惋惜。
- 唤取聘婷,劝教春醉:召唤美丽的女子,与春天一同沉醉。
- 不道五更花漏迟:不知五更时分花瓣已悄然凋落。
- 愁一饷,笑车轮生角:表达心中的愁闷与无奈,车轮已生角,象征着人生的无情与流逝。
修辞手法:
- 比喻:春天的到来用莺鸟和杜鹃鸟比喻,形象生动。
- 拟人:将春天赋予情感,使其更具亲和力。
- 对仗:如“莺带春来,鹃唤春归”,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美好的珍惜以及对生命流逝的惋惜,反映出人们对时间、生命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莺:象征春天的到来,代表生命的活力。
- 鹃:象征春天的归去,带有一种惆怅的情感。
- 杨花:象征春天的美丽与烦恼,反映出自然界的复杂性。
- 寒江:代表时间的流逝,暗示春天的渐行渐远。
- 牡丹:象征富贵与美丽,蕴含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莺带春来,鹃唤春归”描述了什么?
- A. 春天的到来与离去
- B. 夏天的来临
- C. 秋天的景象
-
“问春春竟何之”中“春”指的是什么?
- A. 春天的花
- B. 春天的离去
- C. 春天的气息
-
诗中提到的“牡丹”象征什么?
- A. 富贵与美丽
- B. 伤感与遗憾
- C. 春天的快乐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津口》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津口》:与本诗相似,同样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但更注重个人的孤独感。
- 《春望》:同样描绘春天的美丽,反映出诗人对国家与家园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