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令 游道教胜地齐云山》
时间: 2025-01-11 14:49: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百字令 游道教胜地齐云山
作者: 汪玢 〔近代〕
秋晴烟淡,伴飞轮一路,翠峰华屋。来止清江横出处,有石为桥如玉。白屐登山,黄冠入道,从此矜高躅。龟蛇初隐,异光回荡幽谷。忽地洞府天开,丹岩仙字,映碧池明渌。闻说灵飞真卷散,山鬼为之宵哭。劫换红羊,香浮法苑,四外摇空绿。泠泠佳致,西风凉在修竹。
白话文翻译:
在秋天晴朗的日子里,烟雾轻淡,伴随着飞轮一路而行,青翠的山峰和华丽的房屋尽收眼底。来到清江的源头,有一座如玉般的石桥。我穿着白色的鞋子爬上山,头戴黄冠进入道教,开始自夸高洁的步伐。龟蛇隐匿,奇异的光芒在幽谷中回荡。忽然,洞府天开,丹岩上的仙字映照在碧池的清澈水面上。听说灵飞的真卷散落开来,山鬼为此在夜晚哭泣。经过劫难换得红羊,香气弥漫在法苑中,四周的绿意摇曳。清凉的西风吹过,修竹间传来阵阵凉意。
注释:
- 飞轮:指飞天的轮子,象征道教的超凡脱俗。
- 清江:指清澈的江水,象征自然之美。
- 白屐:白色的鞋子,常用作道教的象征。
- 黄冠:道士的帽子,代表道教的身份。
- 龟蛇:道教中的神秘生物,象征长生不老。
- 丹岩:指有丹药的岩石,象征道教修炼。
- 灵飞真卷:道教经典,象征道教的智慧。
- 法苑:道教的圣地,象征修道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玢,近代诗人,生于清末,后期活动于民国时期,他的诗歌融合了传统文化与新兴思想,具有清新自然的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游览齐云山之际,表现了作者对道教文化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齐云山作为道教胜地,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历,汪玢正是在这氛围中创作了此诗。
诗歌鉴赏:
汪玢的《百字令 游道教胜地齐云山》展现了道教文化和自然景观的完美结合。诗的开头描绘了秋天的宁静与美丽,给人一种悠闲自在的感觉。随着诗情的展开,从飞轮到清江,从白屐到黄冠,展现了道教徒的优雅与从容。诗中“龟蛇初隐,异光回荡幽谷”一句,采用了神秘的意象,暗示在这山水之间,藏有不可言喻的道教文化底蕴。
后半部分的“忽地洞府天开,丹岩仙字”展示了道教的神秘与仙境,仿佛瞬间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令人向往。特别是最后几句,提到灵飞真卷和山鬼的哀鸣,呈现了道教修行的艰难和追求的执着,带有一丝悲凉的色彩。整体而言,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对自然、道教文化的敬仰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晴烟淡:描绘秋天的晴朗和轻松的氛围。
- 伴飞轮一路:与道教的飞行象征相呼应,暗示精神的超越。
- 翠峰华屋:表现自然美与人文景观的和谐共存。
- 白屐登山,黄冠入道:道士的形象在此体现,强调道教的身份。
- 龟蛇初隐:神秘生物象征道教的智慧与深邃。
- 忽地洞府天开:象征道教的启示与神秘体验。
- 丹岩仙字:道教经典的象征,突显修炼的价值。
- 闻说灵飞真卷散:暗示道教经典的传播与灵性。
- 劫换红羊:象征道教中的劫难与重生。
- 香浮法苑:道教圣地的香气,象征修行的氛围。
- 泠泠佳致:细腻的描写,表现自然的美丽与清新。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石为桥如玉”,将石桥比作美玉,增强了意象的美感。
- 对仗:如“白屐登山,黄冠入道”,形成了对称的美。
- 拟人:如“山鬼为之宵哭”,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道教文化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修道者的理想与追求,同时也反映出一种对内心宁静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飞轮:象征道教的超越与自由。
- 翠峰:代表自然的美丽与壮丽。
- 黄冠、白屐:道教身份的象征。
- 龟蛇:神秘与智慧的象征。
- 丹岩:修道的象征,代表道教的目的。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诗人对道教哲学的理解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飞轮”象征什么?
A. 道教的超凡脱俗
B. 秋天的天气
C. 旅行的快乐 -
“白屐”在诗中代表了什么?
A. 自然的美
B. 道教徒的身份
C. 山水的壮观 -
诗中提到的“灵飞真卷”指的是什么?
A. 道教的经典
B. 自然的景观
C. 诗人的心情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 by 李白:描绘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感。
- 《夜泊牛津怀古》 by 戴望舒:通过自然景观反映内心情感。
诗词对比:
- 《早发白帝城》 by 李白:同样表达了自然的壮丽,但更侧重于旅途的急迫与壮志。
- 《九歌》 by 屈原:涉及道教与自然的结合,但风格更为古朴,情感更为深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道教文化概论》
- 《中国古典诗词全集》
- 《现代诗词鉴赏》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理解《百字令 游道教胜地齐云山》的诗意与背景,感受道教文化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