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秋》

时间: 2025-01-11 10:02:47

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

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

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

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
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
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
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

白话文翻译:

凉风吹拂,万里之遥,群盗依然肆虐。
远在家乡的信件,传递的日子已经久远,
秋天来临,我的心情愈加孤客。
愁苦地望着高空飞过的鸟儿,年老的我也不得不随众人而行。
我本想投身于三峡,然而却无缘再见两京。

注释:

  • 凉风:指秋天的寒风,象征着季节的变换和凄凉的气氛。
  • 群盗:指的是当时社会动荡,盗贼横行的局面。
  • 家远传书日:意指与家乡的联系因距离而变得漫长。
  • 客情:意为身在异乡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 愁窥:忧愁地凝视,表现出诗人的忧虑。
  • 高鸟过:指高飞的鸟,象征自由与远方。
  • 老逐众人行:形容年老,随着他人漂泊,失去自主的感觉。
  • 投三峡:意指想要到达三峡,寻求新的归宿。
  • 两京:指长安和洛阳,唐代的政治、文化中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生平经历了安史之乱等重大历史变故,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民生疾苦。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杜甫晚年,正值安史之乱后,国家动荡,社会动乱,诗人在流亡生涯中感受到深深的孤独与无奈。

诗歌鉴赏:

《悲秋》通过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开头以“凉风动万里”引入,瞬间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仿佛空气中都弥漫着不安与愁苦。接着提到“群盗尚纵横”,直接指出当时的社会动荡,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感。

“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中,那种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愈加深厚,家书的漫长与秋天的到来,暗示着诗人对归属感的渴望与无奈。“愁窥高鸟过”一句,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鸟儿的自由飞翔与自己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最后一句“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表达了诗人想要远离动荡、寻找新的归宿的心情,却发现无奈的现实使得这一切都无法实现。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反映了杜甫作为“诗史”其人对社会的深刻关怀。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凉风动万里:凉风吹拂,空间辽阔,暗示了秋天带来的凄凉。
    • 群盗尚纵横:揭示社会的动荡与不安,表现出无助感。
    • 家远传书日:遥远的家乡与信件的传递,反映出对故乡的思念。
    • 秋来为客情:秋天的到来让诗人愈加感到孤单与失落。
    • 愁窥高鸟过:忧愁中观察高飞的鸟,体现诗人向往自由的心情。
    • 老逐众人行:年老的身躯随众人漂泊,失去自我。
    • 始欲投三峡:表达向往新的归宿的愿望。
    • 何由见两京:无奈的现实使得归乡的梦想难以实现。
  2.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与象征:高鸟象征自由与希望,反衬出诗人的无奈与孤独。
  3. 主题思想

    • 该诗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深刻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动乱的忧虑、对家乡的思念以及个人命运的无奈,展现了强烈的孤独感与对安宁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 凉风:象征着秋天的到来,暗示着寒冷与凄凉。
  • 群盗:象征着社会动荡和人心惶惶的现状。
  • 高鸟:象征自由与希望,诗人内心的向往。
  • 三峡: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归宿,诗人渴望的理想之地。
  • 两京:象征着故乡与怀念,诗人心中的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群盗”指的是: A. 诗人的朋友
    B. 社会动荡中的盗贼
    C. 诗人的故乡

  2. “愁窥高鸟过”中的“高鸟”象征的是: A. 自由与远方
    B. 诗人的朋友
    C. 秋天的景象

  3. 诗人想要投身于哪个地方? A. 两京
    B. 三峡
    C. 故乡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白《夜泊牛津》:同样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孤独,但更为豪放,情感表达略显不同。
  • 王维《山居秋暝》:则更侧重于自然的静谧与宁静,展现出一种内心的平和,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杜甫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杜甫研究》相关书目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