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送窦九归成都
原文展示:
文章亦不尽,窦子才纵横。
非尔更苦节,何人符大名。
读书云阁观,问绢锦官城。
我有浣花竹,题诗须一行。
白话文翻译:
这篇文章的内容也并不是尽善尽美,窦子你才华横溢。
如果没有你这样的坚持和节操,谁能称得上大名?
我在书斋中读书观景,望着绢锦般的繁华官城。
我有浣花的竹子,写诗时只需一行字。
注释:
- 窦子:指窦九,诗中的朋友,可能是杜甫的同乡或同学。
- 苦节:指艰苦的节操,强调高尚的品德。
- 云阁观:指书斋,象征读书的环境。
- 绢锦官城:形容繁华的城市,可能指成都。
- 浣花竹:指浣花溪旁的竹子,杜甫在成都的住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号称“诗圣”。他一生经历了安史之乱,目睹了社会动荡和人民苦难,诗作多表达对民生的关心。
创作背景:
《送窦九归成都》写于杜甫与好友窦九分别之际,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与对人生的感慨。杜甫在此时身处成都,生活条件优越,但内心仍有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意在表达诗人与朋友窦九之间的深厚情谊,同时也展现了杜甫对人生、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开篇“文章亦不尽”表明了诗人的谦逊,尽管作品不完美,但他仍在努力追求文学的更高境界。接着提到窦九的才华,强调了他在生活中坚持的品格。杜甫在“读书云阁观”中描绘了自己读书的环境与心境,展现了他对文化的追求。最后一句“我有浣花竹,题诗须一行”则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期盼,暗示希望在竹林间留下诗句的美好愿景。整首诗情真意切,既有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又有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体现了杜甫深邃的思考和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文章亦不尽:表达诗人的谦虚,认为自己的文章还不完美。
- 窦子才纵横:称赞窦九的才华,显示出对朋友的欣赏。
- 非尔更苦节:强调窦九的坚持与品德,反映出对高尚品德的追求。
- 读书云阁观:描绘诗人读书的环境,体现其文化氛围。
- 问绢锦官城:对繁华都市的向往与思考。
- 我有浣花竹:表明诗人生活环境的优美。
- 题诗须一行:希望能在浣花竹下留下诗句,传达友谊的美好。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文章亦不尽,窦子才纵横”,增添了诗的音乐感。
- 比喻:将读书环境比作“云阁”,使意境更为丰富。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厚情谊与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反映出杜甫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窦九:象征才华与友谊。
- 云阁:代表读书的理想环境。
- 绢锦官城:象征繁华的生活与社会的现实。
- 浣花竹:自然与诗意的结合,体现诗人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窦子”指的是谁?
- A. 杜甫
- B. 窦九
- C. 朋友
-
“读书云阁观”中的“云阁”指什么?
- A. 山顶
- B. 书斋
- C. 城市
-
诗人希望在什么地方写诗?
- A. 浣花竹
- B. 城市
- C. 山顶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相比,杜甫的《送窦九归成都》更注重对友谊的细腻描写,而王维则在诗中体现了对远行的感慨与对西域的向往。两者均展现了对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杜甫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