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夙兴弄笔偶书》

时间: 2025-02-04 15:35:37

忧患熏心少睡眠,鸡号窗白一欣然。

道旁岁晚貂裘弊,灯下书成铁砚穿。

杜老惯听儿索饭,郑公何啻客无毡。

春风不解嫌贫病,尚拟花前醉放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忧患熏心少睡眠,鸡号窗白一欣然。
道旁岁晚貂裘弊,灯下书成铁砚穿。
杜老惯听儿索饭,郑公何啻客无毡。
春风不解嫌贫病,尚拟花前醉放颠。

白话文翻译:

我因忧虑而失眠,鸡鸣时窗外天色已白,让我感到欣喜。
路旁的寒冬已将貂皮大衣穿坏,灯下写成的书法却在铁砚上磨损。
杜甫常听到儿子索要饭食,郑板桥何尝不是个没有毡子的客人。
春风不懂我对贫困和疾病的嫌弃,仍然想在花前尽情喝醉,放纵自己。

注释:

  • 忧患: 指忧愁和忧虑。
  • 熏心: 烧灼心灵,形容心中忧虑沉重。
  • 鸡号: 鸡鸣声。
  • 欣然: 高兴,愉快的样子。
  • 貂裘: 指貂毛制成的皮衣,象征富贵。
  • 铁砚: 砚台,古人用来研墨的器具。
  • 杜老: 指唐代诗人杜甫。
  • 郑公: 指清代画家郑板桥。
  • : 指毡子,通常是用毛毡做的,用来御寒。

典故解析:

  • 杜老: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称为“诗史”,他的诗歌常常反映社会现实,表现对民生困苦的关注。
  • 郑公: 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以其潇洒的个性和贫困的生活而闻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他的诗歌以爱国、忧国忧民著称,风格豪放而深沉。

创作背景:

《夙兴弄笔偶书》创作于陆游晚年,这时他经历了战争带来的困苦和政治的失意,心中充满了忧虑与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清晨鸡鸣之际的沉思,勾勒出诗人内心的忧患与对生活的深刻反思。首句以“忧患熏心”揭示了诗人长期以来的忧虑,这种心情让他难以入眠。接着,诗人描绘了冬日的寒冷与物质的困窘,尤其是“道旁岁晚貂裘弊”,暗示着时代的变迁与个人命运的无奈。杜甫与郑板桥的提及,既是引入历史人物的对比,也是对自身境遇的感慨,显示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入思考。最后,春风的到来象征着希望与生机,但同时也表达了对贫病的无奈与不解,不禁让人感受到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无奈并存的复杂情感。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一种深刻的生活哲学,让人不禁思索人生的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忧患熏心少睡眠: 诗人因忧愁而心灵受到煎熬,失去了睡眠。
  2. 鸡号窗白一欣然: 鸡鸣时分,窗外天色已白,诗人略感欣慰。
  3. 道旁岁晚貂裘弊: 冬季已至,路边的貂皮大衣已旧,暗示生活的艰辛。
  4. 灯下书成铁砚穿: 在灯光下写字,铁砚因用久而有磨损,表现出勤奋的精神。
  5. 杜老惯听儿索饭: 提及杜甫,暗示对生活困境的普遍感受。
  6. 郑公何啻客无毡: 引用郑板桥,表达生活的窘迫与不易。
  7. 春风不解嫌贫病: 春风明媚,却不理解诗人对于贫病的嫌恶。
  8. 尚拟花前醉放颠: 诗人想在花前放纵自己,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 “忧患熏心”用“熏”比喻心灵的痛苦。
  • 对仗: 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 “春风不解”,将春风拟人化,表现出无情。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对生活的忧虑与困境展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反映了社会现实与个人命运的紧密联系。

意象分析:

  • 鸡鸣: 象征清晨的希望与新生。
  • 貂裘: 代表了物质的富裕与生活的困顿。
  • 灯下: 体现诗人勤奋与求知的精神。
  • 春风: 象征着温暖与新生,但也带有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杜老”指的是哪位诗人?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王维

  2. 诗人用什么来形容自己的忧虑? A. 鸡鸣
    B. 烟雾
    C. 风雨
    D. 熏心

  3. “春风不解嫌贫病”中“春风”有何象征意义? A. 温暖
    B. 生命
    C. 美好生活的向往
    D. 以上皆是

答案:

  1. B. 杜甫
  2. D. 熏心
  3. D. 以上皆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郑板桥的《竹石》

诗词对比:

  • 陆游 vs. 杜甫: 两位诗人都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关注,但陆游的风格更显忧虑与深沉,而杜甫则兼具悲壮与豪情,体现出不同的个性与时代背景。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陆游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