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冉冉年华速,昏昏睡思浓。
废书心自愧,谢病客能容。
雨急钟微度,溪湍碓自舂。
可怜灯下影,随处伴衰慵。
白话文翻译:
时光匆匆流逝,昏昏欲睡的思绪变得浓厚。
废弃的书本让我心中愧疚,生病的人反而能够容忍。
急促的雨声伴着微弱的钟声,溪水湍急,石碓自会磨出新米。
可怜的是灯下的影子,随时随地都伴随着我的衰老和懒惰。
注释:
- 冉冉:形容缓慢而渐进的样子,这里指时间的流逝。
- 昏昏:昏昏沉沉,形容昏睡或迷糊的状态。
- 废书:指不再阅读的书籍,表达了对学习的懈怠。
- 心自愧:内心感到羞愧。
- 谢病客:指因病而被人照顾的人,意为即使生病,也能得到他人的宽容。
- 雨急:形容雨下得很急。
- 钟微度:钟声微弱而渐渐消失。
- 溪湍:溪水湍急,指水流的声音。
- 碓自舂:石碓自然磨出新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规律。
- 可怜:感到怜惜,这里指灯下的影子。
- 随处伴衰慵:随时随地都伴随着衰老和懒惰的情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词人和书法家。他的诗歌以抒情见长,内容广泛,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陆游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融入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家国的关切。
创作背景:
《村舍杂兴》是陆游晚年创作的一首诗,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国破家亡,陆游内心充满忧国忧民的情绪。这首诗反映了他在乡村生活中对时光流逝、生活懈怠的感慨,以及对自己学习态度的自责。
诗歌鉴赏:
《村舍杂兴》展现了陆游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诗中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自省。开头两句“冉冉年华速,昏昏睡思浓”,既表现了诗人对年华流逝的无奈,也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惆怅。岁月如梭,陆游在乡村的宁静生活中却感到精神的懈怠,内心的愧疚随之而来。
“废书心自愧,谢病客能容”,诗人通过废弃书本的形象,表达了对自己学业的放弃和惭愧感。而“谢病客能容”则揭示出即使处于逆境,仍然可以找到宽容与接受,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一种人生态度的沉淀。
后两句“雨急钟微度,溪湍碓自舂”,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图景,雨声、钟声、溪水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自然的和谐。最后一句“可怜灯下影,随处伴衰慵”则是对自身状态的深刻反思,灯下的影子象征着孤独和衰老,伴随着懒惰的生活,令人感到无奈与忧伤。
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体现了陆游对人生、时间以及自然的深刻思考,既有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冉冉年华速:时光如流水般悄然流逝,诗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
- 昏昏睡思浓:在这样的时光流逝中,思绪愈发沉重,表现出一种迷惘与疲惫。
- 废书心自愧:内心对自己不再读书的愧疚,反映了诗人的自省。
- 谢病客能容:提到生病的人反而能获得宽容,表现了一种对生活的理解与接受。
- 雨急钟微度:雨声急促,钟声微弱,描绘了一种静谧而又略显孤寂的自然环境。
- 溪湍碓自舂:自然的规律依然运作,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不息。
- 可怜灯下影:灯下的影子映射出诗人的孤独与无奈。
- 随处伴衰慵:衰老和懒惰的情绪无处不在,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时间比作流水,强调时光的流逝。
- 拟人:将钟声、雨声等赋予生命,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昏昏睡思浓”与“雨急钟微度”,形成了音韵的和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陆游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学习态度的自责以及对生活状态的反思,流露出浓厚的个人情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年华:象征时间的流逝,代表生命的短暂。
- 书:代表知识和学习,反映出诗人的求知欲和自责。
- 雨:象征自然的变化,表现出诗人对环境的敏感。
- 灯影:象征孤独和衰老,表现出诗人的内心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废书”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自责
- C. 愤怒
-
“溪湍碓自舂”中的“湍”字是什么意思?
- A. 平静
- B. 湍急
- C. 缓慢
-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大自然的赞美
- B. 对时间和生活的感慨
- C. 对他人的指责
答案:
- B. 自责
- B. 湍急
- B. 对时间和生活的感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村舍杂兴》 vs 《春夜喜雨》:两者都表现了自然与人生的关系,但《春夜喜雨》更多表达了对自然的欣赏,而《村舍杂兴》则是对内心的反思与感慨。
参考资料:
- 《陆游诗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