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凉犯 谪居山阳效久山》
时间: 2025-01-11 01:42: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杜鹃啼血,江南好,杏花春雨三月。
画楼尘锁,倚阑人去,弦歌声绝。
关山难越,更回首暮云千叠。
黯销魂,石城何许,一夜头如雪。
又听山阳笛。憔悴刘郎,怨怀谁说。
莺飞草长,甚清景总成虚设。
欲寄相思,奈鸿雁杳无消息。
滴空阶潇潇夜雨,泣幽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开头描绘了江南春日的美好,杜鹃鸟鸣啼得悲切,杏花伴着春雨绽放在三月。画楼上尘土锁闭,倚栏而立的人已经离去,悠扬的弦歌声也随之消失。关山难以越过,回首时只见千层暮云,心中黯然销魂,石城在哪里呢?一夜之间,白发如雪。又听到山阳的笛声,憔悴的刘郎,怨恨的情怀无人倾诉。莺飞草长,明媚的景色在我看来却成了虚设。想要寄托相思,但鸿雁早已无消息。夜雨潇潇,滴落在空阶上,令人感到幽幽的哀伤。
注释
- 杜鹃:此处指杜鹃鸟,常被用来象征悲哀。
- 杏花春雨:描绘春天的景象,杏花盛开伴随着春雨。
- 弦歌声绝:指音乐和歌声的停止,表现出孤寂凄凉的氛围。
- 石城:可能指代某个具体的地方,或象征着作者的故乡或心灵寄托。
- 鸿雁:常用作传递书信的象征,表示信息的缺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常国武,近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作品多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常国武流亡在外、心境凄凉之际,面对春天的美景,他却感受到孤独和无奈,反映了他对失去故乡的深切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美景的感慨与内心的孤独。诗中“杜鹃啼血”一开篇就设定了悲伤的基调,接着描绘了江南的春日美好,但诗人却因心中忧虑而感到失落。画楼尘锁、倚阑人去,渲染出一种无尽的孤寂,似乎在提醒人们即便春日再美,也难掩内心的空虚。
在“关山难越,更回首暮云千叠”一句中,作者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无奈,关山阻隔了他的归路,暮云千叠则象征着他对往昔的无限追忆和惆怅。后文“黯销魂,石城何许,一夜头如雪”更是将这种孤独感推向高潮,石城的问询与白发的描绘,暗示着时间的无情流逝。
整首诗在叙述中充满了感伤的情绪,尤其在“欲寄相思,奈鸿雁杳无消息”一句中,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和无奈。最后以“滴空阶潇潇夜雨,泣幽咽”收尾,雨声似乎在诉说着诗人内心的忧伤,整首诗的情感层次丰富,意象鲜明,充分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杜鹃啼血,江南好:开篇以杜鹃的哀鸣引出江南的春色,形成鲜明对比。
- 杏花春雨三月:描绘春天的景象,增添了诗的美感。
- 画楼尘锁,倚阑人去:表现出诗人孤独的情境。
- 关山难越,更回首暮云千叠:象征着人生的阻隔与回忆的沉重。
- 黯销魂,石城何许,一夜头如雪: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与年龄的无奈。
- 又听山阳笛:引出对过往的追忆。
- 憔悴刘郎,怨怀谁说:表达对爱情的失落与心中怨愤。
- 莺飞草长,甚清景总成虚设:美好的景象在孤独中显得毫无意义。
- 欲寄相思,奈鸿雁杳无消息:渴望联系却无从寄托的失落感。
- 滴空阶潇潇夜雨,泣幽咽:结尾以雨声和泪水传达内心的悲伤。
修辞手法
- 比喻:杜鹃啼血比喻心中的悲伤。
- 拟人:将景物赋予情感,如“泣幽咽”。
- 对仗:如“莺飞草长”与“清景虚设”,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美好事物的感慨以及内心的孤独与无奈。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内心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杜鹃:象征悲伤与思念。
- 杏花春雨:代表生机与美好,反衬出诗人的孤独。
- 山阳笛:唤起对过去的怀念。
- 鸿雁:象征通信与思念的无奈。
- 夜雨:增添了凄凉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哪个季节的景象?
A. 夏天
B. 秋天
C. 春天
D. 冬天 -
诗中“鸿雁”象征什么?
A. 快乐
B. 归乡
C. 思念与无奈
D. 爱情 -
诗人对故乡的感受是?
A. 高兴
B. 忧伤
C. 无所谓
D. 期待
答案
- C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常国武与李清照的作品都表达了对故乡和爱情的思念,但常国武更侧重于孤独感,而李清照则在思念中夹杂着对过往的追忆与感慨。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体现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
参考资料
- 《近现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常国武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