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

时间: 2025-01-11 01:46:02

项羽天资自不仁,那堪亚父作谋臣。

鸿门若遂樽前计,又一商君又一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项羽
作者: 钱舜选 〔宋代〕

项羽天资自不仁,
那堪亚父作谋臣。
鸿门若遂樽前计,
又一商君又一秦。

白话文翻译:

项羽的天资本不仁爱,
怎能让亚父来做谋士呢?
如果鸿门宴上成功了这樽前的计谋,
那又多了一个商君,又多了一个秦国。

注释:

  • 项羽: 西楚霸王,楚国的名将,因勇猛和悲剧性的结局而著名。
  • : 仁爱、宽厚,这里形容项羽性格的残酷。
  • 亚父: 指范增,项羽的谋士,因其出谋划策而著称。
  • 鸿门: 指鸿门宴,是项羽与刘邦的历史事件。
  • 樽前计: 指在酒宴上进行的阴谋。
  • 商君: 指商鞅,秦国的变法者。
  • : 指秦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王朝。

典故解析:

  • 鸿门宴: 发生在公元前206年,项羽与刘邦在鸿门设宴,实则企图杀掉刘邦,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权谋故事。
  • 商君: 商鞅是秦国的政治家,主张变法,促进了秦国的强盛,后来被害,象征着权力斗争的残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舜选,宋代诗人,擅长古体诗,作品多反映历史人物及事件,情感真挚,风格沉稳。

创作背景: 诗作主要反映了项羽的悲剧命运与范增的谋略,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思考和对权谋斗争的批判。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对项羽与范增的描写,揭示了权力斗争的复杂与无情。项羽作为一位英雄,其天资虽然出众,但却因性格缺陷而导致悲剧的结局。诗中提到的“亚父”范增,作为谋士,其智慧与权谋的运用,使得项羽的命运更加扑朔迷离。鸿门宴的典故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表明了权力争夺中的阴险与算计。诗中“又一商君又一秦”的表述,既是对历史的反思,也暗示了当时政治形势的复杂与多变,令人深思。全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浓缩了历史的悲剧,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项羽天资自不仁”: 点明项羽的性格特征,虽然天赋异禀,但缺乏仁爱之心。
  • “那堪亚父作谋臣”: 表达对范增出谋划策的讽刺,认为二者的结合并不能带来好的结果。
  • “鸿门若遂樽前计”: 提及鸿门宴的阴谋,暗含历史的悲剧和权力的争斗。
  • “又一商君又一秦”: 指出成功之后可能再现商鞅与秦国的悲剧,暗示历史的循环与无情。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句之间形成对称结构,加强了节奏感。
  • 比喻: 通过提及历史人物,隐喻权力与谋略的复杂关系。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英雄的悲剧命运,权谋的无情,以及历史不可逆转的规律,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项羽: 象征着英雄与悲剧,反映了个人命运的无奈。
  • 亚父: 代表了权谋与智慧,暗示了谋士对主人公命运的影响。
  • 鸿门: 表达了阴险的权力游戏,象征着历史的复杂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项羽的性格特点是? A. 仁爱
    B. 残酷
    C. 忍耐

  2. 鸿门宴是哪个历史事件的代表? A. 刘邦发动的战争
    B. 项羽与刘邦的会面
    C. 商鞅变法

  3. 诗中提到的“亚父”是指谁? A. 刘邦
    B. 范增
    C. 商鞅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 屈原的作品,探讨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 《红楼梦》中的诗词: 反映了历史与命运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对比《出塞》王昌龄的诗,都是反映历史人物与事件,但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于边塞的豪情,后者则侧重于权谋与悲剧。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史》
  • 《项羽与刘邦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