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御制与宋璟源乾曜同日上官命宴东堂赐诗应制》

时间: 2025-04-27 06:04:47

大块镕群品,经生偶圣时。

猥承三事命,虚忝百僚师。

右揆谋华硕,前星傅重资。

连骞求旧礼,滥典乐贤诗。

赐釜同荣拜,摐金宴宰司。

菊花吹御酒,兰叶捧天词。

宝历休明盛,颓年晷漏衰。

少留青史笔,未敢赤松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御制与宋璟源乾曜同日上官命宴东堂赐诗应制
作者: 张说 〔唐代〕

大块镕群品,经生偶圣时。
猥承三事命,虚忝百僚师。
右揆谋华硕,前星傅重资。
连骞求旧礼,滥典乐贤诗。
赐釜同荣拜,摐金宴宰司。
菊花吹御酒,兰叶捧天词。
宝历休明盛,颓年晷漏衰。
少留青史笔,未敢赤松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盛世中受到皇帝的召见和赏赐,表达了对国家繁荣和个人荣耀的感慨。诗人感叹自己承蒙皇命,心中感到惭愧;同时也希望能以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回报国家和百姓。诗中提及的贡品和宴席,象征着朝廷的富庶与文化的繁荣,而“青史笔”则暗示了诗人对自身历史地位的思考和追求。

注释

  • 大块:指广阔的天地,象征着国家的广阔与包容。
  • 群品:指各种珍贵的物品,这里可理解为对人才和文化的赞美。
  • 猥承:谦恭地接受。
  • 三事命:指三项重要的命令或职责,表明诗人身处高位。
  • 虚忝:感到惭愧。
  • 右揆:指辅佐的高官。
  • 宝历:指美好的岁月。

典故解析

  • 赤松期:赤松是道教的一个典故,传说中的赤松子是隐士,追求长生不老。诗人提及赤松期,意在表达对长生与名声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说,唐代诗人,曾任宰相,以其诗文才华而闻名,尤其擅长应制诗。

创作背景:此诗是在一次宴会上,诗人应皇帝的命令而作,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诗人对自己身份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张说的《奉和御制与宋璟源乾曜同日上官命宴东堂赐诗应制》是一首应制诗,体现了唐代诗人对个人与国家、历史和文化的复杂感受。诗中反复提及的宴会场景和贡品,不仅是对盛世的赞美,也是对个人才能与责任的思考。在华丽的辞藻背后,透出一种对历史地位的忧虑与思考,尤其在“少留青史笔,未敢赤松期”一句中,诗人表现出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虽然身处高位,但内心却难以安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大块镕群品:天地广阔,包容万物。
  2. 经生偶圣时:在这个偶然的圣明时代,诗人感到荣幸。
  3. 猥承三事命:谦恭地接受这个重要的使命。
  4. 虚忝百僚师:感到惭愧于众多师长和同僚的期望。
  5. 右揆谋华硕:在权臣的辅佐下,谋求国家的繁荣。
  6. 前星傅重资:在显赫的地位上,承担着重大的责任。
  7. 连骞求旧礼:渴望恢复旧有的礼仪。
  8. 滥典乐贤诗:滥用典籍,乐于赞美贤人和诗歌。
  9. 赐釜同荣拜:以丰盛的宴席共庆荣华。
  10. 摐金宴宰司:金碗相碰,庆祝宰相的盛宴。
  11. 菊花吹御酒:菊花香气与美酒交融,庆祝丰年。
  12. 兰叶捧天词:兰叶托起天子的诗篇,象征高贵。
  13. 宝历休明盛:美好岁月充满繁荣。
  14. 颓年晷漏衰:对衰败之年流逝的忧虑。
  15. 少留青史笔:希望能在历史上留名。
  16. 未敢赤松期:不敢奢望长生与名声。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菊花吹御酒”与“兰叶捧天词”描绘了宴会的雅致。
  • 对仗:全诗对仗工整,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诗歌反映了诗人对权力与责任的思考,以及对个人未来的忧虑和对历史地位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菊花:象征高洁,代表着诗人的品德与志向。
  • 兰叶:象征高雅与文人气质,表达对文化的追求。
  • 宝历:代表着美好的时代,渴望历史的辉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三事命”指的是什么? A. 三个使命
    B. 三个节日
    C. 三个品德
    D. 三个官职

  2. “菊花吹御酒”中的“御酒”指的是什么? A. 皇帝的酒
    B. 贵族的酒
    C. 佳人的酒
    D. 普通人的酒

  3. 诗中提到的“青史笔”象征什么? A. 书写历史的工具
    B. 诗人的名声
    C. 对未来的希望
    D.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与张说的应制诗在情感基调上相似,但李白更强调个人豪情,张说则更沉重地反映了对国家与个人责任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词鉴赏》
  • 《古典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