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挹泰坛,紫泰清。
受天命,报天成。
竦皇心,荐乐声。
志上达,歌下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在泰山神坛上,清新而神圣的气息。诗人感受到上天的命令,努力去回报这一份恩典。心中充满了对皇上的敬意,乐声在这庄严的场合中响起。诗人的志向向上,歌声在下面迎接。
注释:
- 挹:用手捧起,形容动作。
- 泰坛:指泰山的祭坛,象征着神圣的地方。
- 紫泰清:形容空气清新,色彩高贵,象征着神圣。
- 受天命:接受上天的旨意。
- 报天成:报答上天的恩泽。
- 竦:高耸,形容心中敬畏的感觉。
- 荐乐声:献上音乐,表达人们的欢愉。
- 志上达:志向高远,向上追求。
- 歌下迎:下面传来迎接的歌声。
典故解析:
“泰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尊严和权威,是天子祭天的地方,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诗中提到的“受天命”与“报天成”显示出对上天意志的尊重和回报,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与神灵的崇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说,唐代诗人,字仲明,号维岳。他的诗歌多以描绘山水、抒发情怀为主,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某次登泰山祭天或庆典时创作,表达了对天地神灵的崇敬,以及对皇权的支持与敬仰。
诗歌鉴赏:
这首《唐封泰山乐章 豫和六首 其一》通过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泰山神圣氛围的感悟。开头的“挹泰坛,紫泰清”便以优美的意象引出场景,暗示了泰山的庄严与神秘。诗人接受“天命”,体现了古代人对自然和神灵的信仰,表明了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敬畏。而“竦皇心,荐乐声”则更为直接地表现了诗人对天子的忠诚与对乐声的赞美,形成了一种和谐的氛围,既有对上天的感恩,也有对国家的热爱。这种情感在结尾处得到升华,诗人以“志上达,歌下迎”结束,强调了志向的高远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深远,既有自然的壮丽,又有内心的崇高,充分展示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挹泰坛,紫泰清:
- 意象:泰山的坛子,清新而神圣的气息。
- 含义:诗人描绘了一个高洁的环境,以此引入主题。
-
受天命,报天成:
- 意象:接受上天的命令,回报上天的恩泽。
- 含义: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神灵之间的关系。
-
竦皇心,荐乐声:
- 意象:心中对皇权的敬仰,音乐的欢快。
- 含义:展示了对国家和领导的忠诚。
-
志上达,歌下迎:
- 意象:高远的志向,迎接的乐声。
- 含义: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生活的热爱。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志上达,歌下迎”,形成对称美。
- 比喻:将泰山比作神圣的象征,增强了表达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对神灵的尊重以及对国家的热爱,体现了古代人对宇宙和谐的追求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泰山:象征权威与尊严。
- 乐声:象征欢愉与庆祝。
- 天命:象征命运与责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泰坛”象征什么?
- A. 权威
- B. 希望
- C. 努力
-
“受天命”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愤怒
- B. 敬畏
- C. 幸福
-
诗歌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忧伤
- B. 期待
- C. 疲惫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描绘了自然的壮丽景色,但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抒发,而张说的这首诗则更强调对神圣的敬畏与对国家的忠诚。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