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侠篇 其二
秦人不窥兵。赵胜南诅楚。
乃与毛遂行。黄歇北适秦。
太子还入荆。美哉游侠士。
何以尚四卿。我则异于是。
好古师老彭。
白话文翻译:
秦国的人不窥视兵器。赵国的胜利者南下诅咒楚国。
于是与毛遂一起去,黄歇北上去秦国。
太子又返回荆地。美好啊,游侠士。
为何还要尊重四位卿?我与他们不同。
我喜爱古代的贤者老彭。
注释:
- 秦人:指秦国的人,暗示其军事力量。
- 窥兵:窥视兵器,形容秦国不轻易发动战争。
- 赵胜:指赵国的胜利者,可能是指历史上某位将领。
- 毛遂:历史人物,赵国的游侠,参与了重要的外交活动。
- 黄歇:即平原君赵胜,著名的侠士和政治家。
- 四卿:古代官制中的四位重要官员,代表权力中心。
- 师老彭:指古代的贤者,可能是对古代文化的崇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华,字公瑜,生于魏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擅长诗词,作品多表现出对历史和侠士的崇拜。
创作背景:
《游侠篇》反映了魏晋时期对侠士精神的向往与赞美,同时也透露出对权力中心的不满与对古代贤者的尊敬。
诗歌鉴赏:
张华的《游侠篇 其二》以游侠士为主题,表达了对古代侠士精神的赞美和对当时权力中心的反思。诗中通过描绘历史人物的行为,展现了游侠在社会动荡时期所扮演的角色。诗的开头提到秦国的军事态度,表现出对战争的谨慎;接着通过赵胜与毛遂的行动,描绘了侠士勇于出行、为国效力的精神。最后,作者提出对四卿的质疑,表达了自己对古代贤者的崇拜,这种对比不仅显示了作者对权力的批判,也体现了对侠士理想的追求。
诗歌语言简练,意象鲜明,通过历史典故传达深刻的社会思考,表现出一种对侠义精神的理想化追求,同时又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反思。整首诗形式上整齐,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秦人不窥兵:秦国的人不轻易窥探兵器,表现了秦国的强大与谨慎。
- 赵胜南诅楚:赵国的胜利者南下诅咒楚国,表现了赵国的决心与勇气。
- 乃与毛遂行:赵胜与毛遂一起出行,展现了侠士之间的团结。
- 黄歇北适秦:黄歇北上去秦国,暗示了对国家利益的关注。
- 太子还入荆:太子又返回荆地,显示了政事的复杂。
- 美哉游侠士:赞美游侠士的精神,表达理想的情感。
- 何以尚四卿:质疑对四卿的尊重,反映对权力中心的思考。
- 我则异于是:自我表明与众不同的立场。
- 好古师老彭:表达对古代贤者的崇敬,显示对历史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南诅楚”和“北适秦”,增强诗的节奏感。
- 历史典故:运用历史人物增加诗歌的深度和厚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侠士精神的赞美,以及对权力中心的不满与对古代文化的崇敬,强调了侠义与历史的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游侠士:代表着自由、勇敢和理想主义的形象。
- 四卿:象征着权力和政治的复杂性,反映出对权力的批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秦人不窥兵中的“窥”是什么意思?
- A. 突袭
- B. 偷看
- C. 收藏
- D. 练习
-
黄歇北适秦中“适”指的是什么?
- A. 去
- B. 回
- C. 停留
- D. 归属
-
诗中“我则异于是”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权力的追求
- B. 对古代的崇敬
- C. 对游侠士的赞美
- D. 对当权者的批判
答案:
- B
- A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曹操的《短歌行》
- 王勃的《滕王阁序》
诗词对比:
- 张华《游侠篇》与李白《侠客行》:两者都赞美侠士,但张华更侧重历史背景,李白则表现出个人豪情。
参考资料:
- 《魏晋诗歌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张华传记与作品集》